原标题:昌宁县卡斯镇:果松产业,绿了青山富了口袋
在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的兰山上,这里的群众凭借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松产业,成功实现了青山更绿、群众更富的美好目标。兰山是卡斯西部的一道绿色屏障,涵盖了毛寨、兰山、广邑、客邑、大塘、新谷六个村。这里物产丰富,火腿、木耳、树花、松子等特产应有尽有。尤其是这里盛产的松子,个头硕大、果仁洁白,备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眼下,走进兰山群众的家中,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堆放着刚从山上采摘回来的松果,整个庭院都弥漫着松果清新的香气。群众有的自行加工松子后出售,有的则直接把松果卖给收购商。在卡斯镇大塘村茶叶箐村民小组的赵慧菊家里,她正和老人一起加工松果。除了将部分松果销售给收购商外,她还会自己加工一些,好让亲朋好友也尝尝这生态的果实。赵慧菊笑着说:“今年收了两吨多松果,卖了6000元钱,收成还不错。”
为了省去加工松子的繁杂工序,多数群众会选择将松果直接卖给收购商。段国茂就是兰山村的本地人,他从事果松收购已有20多年。在行情较好的时候,他每年的纯利润能达到4至6万元,即便行情不太理想,每年最少也能有2至3万元的利润。得益于这良好的生态优势,再加上自身的艰苦创业,如今的段国茂在兰山建起了别墅,还在县城购买了小区房,日子过得十分惬意。段国茂说:“我都是挑着好的地方收松包,每年能收70至80吨。加工出来的松子会卖到昌宁、保山、昆明等地,因为我们的松子质量好,顾客评价特别高。”
每当松子丰收的季节,段国茂家便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他说:“每个月的用工量,包括敲、筛、落水这些工序,天气好的情况下,每天要用10个左右的工人,一个月下来就是300到400个工人,一年光开工钱都要花3至4万元。”
只见工人们手持铁锤,熟练地敲打松果,待松果变得扁软后,便用手撕去那厚厚的果皮,饱满的松子便纷纷掉落下来。随后,把剥出来的松子放入水中筛选,质量上乘的松子会沉入水底,而空瘪的则浮于水面。经过晾干处理后,这些松子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因为是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收入,兰山村二道桥村民小组的赵会团每年都会到这里来上工,果松产业的兴起为她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赵会团一边敲着松果一边说:“我早上6点多来,到晚上8点左右收工,工钱是2元一斤,一天能收入110至120元呢。”
段国茂只是兰山上众多果松收购商中的一员,赵会团也只是众多在家门口务工人员中的一个,像赵慧菊家那样有果松收入的群众在当地占了大多数。在卡斯镇兰山,果松种植面积达到了9000多亩,这些高大挺拔的果松,不仅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架起了天然的绿色屏障,绿化美化了村庄,更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真正实现了绿了青山富了民。
卡斯镇兰山村干部徐飞表示:“经过多年实施封山育林,兰山片区依据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发展果松产业,2024年实现果松产业产量100余吨,产值400余万元,有效地让农户实现了靠山吃山,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艳鹏
通讯员:杨概林 王丽雪 赵齐源
责编:袁熙
审核:谢祥睿(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