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呈贡洛龙:传承和创新并举 唱响文化“大戏”
花灯表演充满生活气息,传统刺绣美轮美奂,彝族火把节热闹非凡,长街宴吸引游客前来品尝……近年来,呈贡区洛龙街道聚焦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加大支持力度,注重创造性发挥,使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旅游融合,全民热情参与,奏响了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和谐乐章。
传承发展:深挖非遗宝藏,创新文化呈现
洛龙街道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深挖文化宝藏,创新文化呈现方式。从瓦猫到刺绣,从花灯表演到豌豆粉制作,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街道的历史记忆,也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源头活水。
街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传统艺术融入旅游市场开发,通过举办大型花灯表演活动,展示民俗风情,吸引游客沉浸体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通过组织刺绣培训班,让白龙潭社区居民如赵丽萍阿姨等掌握技艺,并通过电商平台将作品销售至全国,既传承了文化又增加了收入。
此外,街道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修缮辖区民俗建筑,设置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教育馆,集中展示辖区民俗文化,让多元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全民参与:搭建群众舞台,共创文化繁荣
洛龙街道聚焦群众自发参与、组织和娱乐,致力于为群众搭建全民舞台。街道深入了解辖区群众文化需求,结合非遗文化传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文化品牌。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花灯表演培训,让更多人传承这一传统戏剧。在机制保障方面,以群众为主体,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群众,建立健全文化活动组织机制,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如瓦猫制作、剪纸和书画大赛等,让大家在比赛中传承技艺、享受乐趣。
同时,以全域共建来方便群众共享,通过在夜市街角、社区广场等场所搭建舞台,为群众提供休闲放松的新文化空间,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其中,真正做到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碧潭社区的陈丽华阿姨等热爱书画,她们自发组织社区书画爱好者成立了墨韵书画志愿服务队,街道社区得知后,主动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地和书画材料。书画志愿服务队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吸引了众多居民参观学习。
融合拓展: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城市发展
洛龙街道以“现代化城市示范区,区域性国际门户枢纽”的功能定位为目标,利用辖区高铁昆明南站的地理位置优势,搭乘旅居经济蓬勃发展的顺风车,积极推进文旅融合。街道以本地丰富的非遗文化为依托,举办长街宴,邻里节等美食节,推出豌豆粉等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品尝;举办民俗表演活动,展示花灯戏剧、瓦猫手作等文化魅力;开展节庆活动,如在火把节举办的非遗文化展览等,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和基础设施供给,更让游客感受到了深度的旅游乐趣。同时,街道还创新推出文体旅游精品线路,将民俗文化旅游与非遗研学相结合,不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洛龙火把节,作为辖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集中展现了彝风彝俗的别样风情和洛龙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全新风貌。洛龙火把节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演出,让四海宾朋深刻体验呈贡、洛龙的独特魅力,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别样氛围。火把节为游客和市民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山歌小调、花灯唱腔比赛、滇剧展演、书画展、民族特色菜长街宴、美食逛吃街、非遗集市、非遗手作体验以及万众瞩目的篝火晚会、点火仪式和打跳欢歌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洛龙民族大团结和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生动写照。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让文化“大戏”长唱长新
展望未来,洛龙街道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文化与旅游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街道计划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白龙潭社区高端民宿群的配套设施建设、火车时光潮玩公园打造,开发更多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如亲子研学项目,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彝族文化、非遗技艺等知识;开展户外拓展水上娱乐活动,结合白龙潭水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持续推进白龙潭水体灯光秀项目的招商引资,争取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户外体验项目。
街道还计划通过举办非遗展览、民俗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亲身体验,通过与周边的景点联动,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景点合作,打造旅游环线,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呈贡全域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唱响文化“大戏”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洛龙街道将坚持以活动兴产、以活动富民、以活动化人,依托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融合发展,为全民舞台添砖加瓦,持续推动辖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
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记者:张雁群 通讯员:任文清 刘珂宇
责编:刘金娇
审核:张耀龙(张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