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山好水出好药|从田间到云端,苗乡三七以技术助力千亿梦想
文山州,作为三七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三七的生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走进苗乡三七公司林下种植基地,松树林下连片的土地被遮阳网盖住,而在网下,一株株三七正享受着充足的散射光,挺拔健壮、生机勃勃。这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中药材,在这里却找到了一个适合的生长乐园。
据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介绍,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苗乡三七”)是传承三代的三七种植世家,拥有70余年三七种植历史。为适应三七产业发展现状,苗乡三七充分发挥其历史积淀和资源优势,形成了集三七种植、科研、加工、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七种植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就是技术困难,我们在2009年投资建设了‘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让科技人员住在田间、实验室建设在田间、科研试验在田间、成果示范在田间。”苗乡三七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十余年建设,示范园已累计投资超过1.4亿元,建成三七良种繁育中心、三七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及三七产业技术培训中心三大功能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苗乡三七的科研实力,更为整个三七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公共技术服务支撑。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朱有勇院士、陈士林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科研合作机构突破30余家。在三七品种选育、连作障碍克服、农残及重金属降低、施肥及营养、种植体系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引进。
经过不懈努力,苗乡三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公司成功选育出13个三七新品种及良种,其中2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结束了三七没有品种的历史。同时,公司还首次发布了无公害三七标准,并依据该标准构建了一整套与标准相匹配的技术规程,从技术层面保障了无公害三七栽培的可行性。
企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更是全产业链整合的中坚力量。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苗乡三七紧跟时代步伐,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共建了文山“三七地”产业数字化平台。这个平台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帮助三七种植户科学种植三七,同时帮助药企、药店、医馆等采购商购买到可溯源的好三七。自2020年上线运营以来,平台已累计迭代超过30个版本,注册用户突破13000户,实现了三七加工4701.2吨,交易额突破1亿元。
三七,这棵承载着千年药用历史的“南国神草”,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全媒体记者:李文诗 张文峰 韩艳慧 王世涵 黄鹏
责编:谢祥睿
审核:张耀龙(李文诗 张文峰 黄鹏 王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