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薯116”组培苗露地繁殖种薯技术在寻甸县取得新突破
参加测产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合影
11月28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省农科院经作所”)邀请省内马铃薯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寻甸高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和“党建引领创新”科研专项等项目建设的“马铃薯组培苗露地繁殖种薯技术”示范基地进行测产。测产结果显示,省农科院经作所近两年面向我省冬作区推出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16”优势明显。
“马铃薯组培苗露地繁殖种薯技术”示范基地(局部)
在测产现场,专家组察看示范基地生产情况,在示范区随机选取6个点,每点45平方米,每个品种3个点,按照种薯销售分级(分级标准为3级:<5g,5-60g,>60g)进行测产。经测产,“云薯116”扣除杂质1.5%后平均单产为3457.51kg/亩,有效结薯4.5粒/苗。“青薯9号”扣除杂质1.5%后平均单产为1802.47kg/亩,有效结薯2.6粒/苗。
测产现场
专家组认为,示范基地的示范效果良好,马铃薯组培苗露地繁殖种薯技术缩短了马铃薯种薯繁育进程、高效、实用,取得了良好示范应用效果,适宜高海拔山区推广应用,建议在区域内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云薯116”种薯
省农科院经作所马铃薯研究中心育种博士姚春光介绍道,“云薯116”是省农科院经作所暨云南省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近两年面向我省冬作区推出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中晚熟,具有植株高,株型直立,抗晚疫病,结薯集中,薯形好,产量高,红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率高等优势特点。加大该品种优质种薯的生产力度,有利于满足我省马铃薯冬作种植区对该品种的优质种薯需求。
现场工作人员逐个清点测产种薯
省农科院经作所马铃薯研究中心杨琼芬研究员介绍,现阶段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红皮黄肉替代品种少、种薯生产技术和规模较弱、产品品牌效益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省农科院经作所联合寻甸高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寻甸县六哨乡设立365亩马铃薯组培苗露地繁殖种薯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集成示范马铃薯脱毒苗穴盘炼苗移栽、晚疫病飞防、覆膜除草、前促中控后补营养管理、全程质量控等技术要点,缩短了马铃薯优质种薯繁育进程、高效、实用。
“云薯116”种薯
今年,示范基地利用“亲情卡”繁种模式,已带动寻甸县六哨乡37户马铃薯种植户大量开展“云薯116”优质种薯生产,30.8万粒原原种共生产“云薯116”原种(生产用种)283吨;寻甸高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移栽试管苗370万株,生产“云薯116”原原种800万粒。这些种薯广泛销往德宏、红河、临沧等马铃薯冬作区,为我省冬马铃薯新品种更新换代播下希望的“种子”。
“云薯116”试管苗
据寻甸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寻甸县着力做好高原特色农业,加强马铃薯产业发展,结合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云南省农科院“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和“党建引领创新”科研专项,引导优质的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层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与省级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
“云薯116”种薯
通过多方合作,寻甸县打通“品种+繁种技术+市场营销”的马铃薯新品种繁育和推广渠道,构建起配套专家团队+基层推广技术人员+企业售后技术人员+农村技术能人”的技术服务体系,并持续打造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擦亮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品牌,闯出了一条高原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助力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徐嵩钦
编辑:窦崇尹
审核: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