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将绿美建设同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紧密结合——
村寨提颜值 环境升品质 特产增价值
时下,走进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大坝村大坝村民小组,家家户户庭院盛开的兰花飘出沁人的清香,不仅吸引了大批兰花爱好者慕名前来,村民的收入也因卖兰花节节升高。
兰花开了,大坝美了,农民富了。“前些年垃圾随地丢,雨天满脚泥。经过几年的整治,环境美了、卫生好了,种花草还能变现,生活舒心又幸福。”这是大坝村村民陆廷菊的心里话。
自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文山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实现全域绿美,全州1.36万个村庄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彻底撕掉了文山“脏乱差”的标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从“面子”到“里子”由内而外美,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整体美迈进,全州上下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州、县、乡、村、组五级书记带头,发动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探索出自建委员会、“晨起五件事”等乡村建设新模式,助力全州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全域变革。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远近闻名的绿美“多肉村”,马关县坡脚镇坡脚社区的绿美蝶变正是其中一个生动缩影。建设绿美乡村,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打造多肉植物景观;实施“两污”治理,村民组织能工巧匠成立自建委员会推进建设,节约治理成本27万多元,成为“两污”治理的典型示范。“如今,看不见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坡脚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宗祥感慨道。
在城市,小区业主及热心市民自发组成“攀枝花兵哥哥志愿服务队”“永通大妈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队伍,流动的“红马甲”化身绿美城市的忠实守护者,定期开展卫生清扫,成为绿美建设的中坚力量。
截至目前,全州已有1000多万人次群众主动参与绿美建设,累计植树360.26万株,建成美丽庭院3.4万个,建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景观16.36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66.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2.87%。干部、职工、党员和群众一起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共建宜居宜业和美家园,如今,群众已成为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的主力军和主人翁。
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壮乡苗岭独具风韵的绿美乡村,正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在广南县八宝镇,秧苗染绿,稻田河畔的牙龙村换上了“新装”,黄墙青瓦的古朴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意葱茏、流水潺潺,与青山田畴构成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卷,吸引着远近游客来村体验乡愁。
“以前下雨天出门要把裤脚搂得高高的才能走,哪里能想到咱们村也能变成旅游村。”今年64岁的村民韦秀花看着家乡的变化,脸上盈满笑意。
牙龙村今昔已迥然不同。该村采取“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400余亩种植八宝米,利用村里闲置废旧房屋改造民宿26间。2023年4月以来,带动销售八宝米近500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多万元,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牙龙村绿美风光逐渐转化为群众增收“新引擎”。
以绿富民,以富护绿,文山州将绿美建设同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紧密结合,探索出“绿美+庭院经济”,“绿美+乡村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全州8县(市)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由点到线到面,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兰花庭院、盆景庭院等一个个绿美庭院成为促农增收的新示范。2023年底,全州累计建设省级绿美乡镇33个、省级绿美村庄64个、州级绿美村庄3585个,实现环境增绿和强村富民相得益彰,“绿美”颜值与“金色”产值共赢共生。(记者 王世涵 张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