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在制作傣装。
不断优化就业环境,畅通就业渠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持续打造“就在身边”服务品牌,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
今年上半年,西双版纳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26元,高出全省平均数3122元。截至8月底,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83万人,县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9.42万人,农村劳动力州内转移就业占比超过97%。
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构建“大就业”新格局
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以高度组织化统筹就地就近就业工作,聚焦摸清底数、有效对接、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动协调机制、调度机制,对口强化业务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就业”格局。
今年,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化开展就近就业的通知、组织化促进农民增收六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提档升级,汇聚全州要素托起群众家门口的“就业碗”。
通过提高就近就业、联农带农、技能培训、茶产业融合发展、盘活资产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等6个方面18项具体工作组织化,稳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全力扩大工资性收入、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提高资产资源转化利用率、激活乡村“美丽经济”动能,持续推动农民稳定增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
由全局谋划一域,从全篇紧盯关键,西双版纳州各地就业服务不断线、不缺位。
夜幕降临,在景洪市勐泐广场,零工夜市准时出摊。“我在这里找到一份保安工作,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跟我在广东打工时的收入差不多。”岩温再带着朋友赶来登记信息找工作。“每周五晚,我们都会摆摊‘晒岗’,零工夜市更加方便求职者了解就业信息。”景洪市零工市场主管刘艳玲介绍,工作人员会了解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求职需求,匹配合适的岗位后由零工市场统一推荐面试,保障求职者的权益。
勐海县黎明“幸福里”社区以优化服务为重点,以精准服务为抓手,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逐步构建“用工主体+幸福里社区+务工群众+乡镇、村(社区)”的就业“幸福里”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组织化转移就业作用,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从传统农场到现代产业社区的转变。今年以来,社区与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签订劳务协议,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寨子发展旅游业,年轻人回来做民宿的很多,他们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带动周围寨子。”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委会城子村小组就业信息员岩的正走家串户了解就业情况,他的就业信息登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今年5月,勐腊县无忧零工市场率先揭牌,让灵活就业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能挣钱”成为现实。7月,景洪市零工市场、勐海县春韵零工市场也相继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全州3个零工市场累计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求职介绍等服务6727人次,帮助4920余人实现就业。
“3个零工市场+306个村”“社区就业服务站+117个零工驿站+2981名就业信息员”四级就业信息网格成型,基本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业信息覆盖全州各村小组,西双版纳州就业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持续增强。
强化就业增收引擎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中秋节小长假,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亚诺村村民周布鲁起了个大早。“8点钟第一批客人就要进山,我要提前做好准备。”他所在的云南马帮雨林徒步公司,聘用了本地员工170余人,包括徒步向导、速降教练、后勤服务等岗位。
今年以来,基诺山乡迎来28.5万人次游客进山体验雨林徒步。依托基诺山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文化特色,基诺山乡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基诺山乡获审批的徒步路线有22条,24家企业从事雨林徒步产业,10个村民小组约1500人参与到徒步旅游产业建设中,人均增收3万余元。
“晚上割胶,白天带团”成为基诺山乡群众的致富秘诀。“腰包鼓起来了,普通话会讲了,寨子里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向导付云龙刚拿到今年二季度的奖金17459元。9月,他的带队行程已经排满。
西双版纳州是全球天然橡胶发展的优势产区,勐腊县是优势产区中的核心种植区,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230万亩,胶园面积约占全国的13.7%,橡胶产业从业人员15.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64%,是名副其实的“橡胶第一县”。
一棵橡胶树连接千家万户。实现橡胶产质双提升,盘活林间空间空地,让“一地生多金”是勐腊县发展橡胶产业的新思路。该县抓住关键产业,搭建家门口的“就业圈”。
云南田野橡胶集团实施微创割胶、高抗高产橡胶种植等项目,并积极推广天然橡胶“干季割胶”模式,延长割胶时间,增加割胶工人收入。同时,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在橡胶林下种植魔芋、砂仁、石斛、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壮大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安心就业。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重点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口岸经济、生物医药(傣医药)、热带水果(坚果)、数字经济等7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构建起符合州情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发展富民产业稳岗,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宽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随着产业的发展,西双版纳州由向外输送劳动力变为向内引入劳动力,今年1至8月输入省外、州外劳动力共3万余人次。
拓宽就业致富路子培育职业技能人才
9月12日至13日,勐海县第三届“勐海英才”茶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采茶、手工制茶”劳动竞赛、第五届“茶艺师、评茶员”技能竞赛举办,168名参赛选手同台比拼。通过高标准竞赛进一步规范茶农采茶标准,挖掘、培养一批优秀的手工制茶技能人才。
西双版纳州以就业质效为导向,开展精准培训,以就业实效检验培训成效。
以项目制培训实现产业与培训无缝对接。“我们打破以往年初就制定好全年培训计划的模式,以满足基层需求为主要目标,动态摸排培训需求、培训人数,收到‘培训订单’就送培训到家。”西双版纳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底,全州共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7万人次,其中开展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642人次,新增培育高技能人才1703人,新增培育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169人。
今年以来,结合打造劳务品牌,西双版纳州大力提升地方职业培训特色,把林地茶叶种植管护、乡村电子商务、民宿客栈服务等15个工种新增纳入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把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小糯玉米种植及加工、勐海烤鸡、傣族特色菜制作等4个职业(工种)新增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清单,打造勐腊茶人、景洪民族服装缝纫、玉勐傣陶工、景洪橡胶割胶工、景洪小糯玉米工、勐海烤鸡师傅、曼召傣族手工造纸匠、易武正山茶工8个劳务品牌。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佼佼者的引领作用,垂直发力,带动行业从业者提升素能、创新发展。
傣乡巾帼家庭服务有限公司率先推行“双证”上岗,即取得“岗前培训证书”和人社部门颁发的“初级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目前,公司已有11900余人次通过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鉴定,6758余人成为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家政人才,安置就业21000人次。
雨林技师、西双版纳技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正权在中高职院校兼职汽修实训教师15年,带领超过30名技师通过函授晋升汽车本科与大专学历;培养汽车维修行业8名高级技师、8名工程师。
首席技师、雨林技师逐年增多,培训“含金量”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记者手记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社会发展。
明晰资源优势、园区优势、口岸优势,西双版纳州实现产业发展与就地就近就业双促进、互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记者注意到,政府部门以服务企业和就业者需求为出发点,送培训到家门口,送岗位到就业者身边,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政府牵动全盘部门为企业和就业者实现“双向奔赴”精准对接,让劳动者各尽其才,让企业育才聚才。同时,技能提升有“道”,农民增收有“方”。“扶上马,送一程”的就业培训系统让就业者行得更远,走得更稳。
有力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把家门口的“饭碗”越端越稳,需要各地各部门将民生实事办好做实,让“就在身边”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记者 殷洁 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