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文化中国行丨传承千年的白族羊毛毡:古艺新生,匠心永续
      发布时间:2025-01-16 21:20:2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传承千年的白族羊毛毡:古艺新生,匠心永续

古艺新生,匠心永续

羊毛毡,作为一种古老的纺织品形式,比纺织、针织等技术更早地为人类所用。位于大理市喜洲镇的金圭寺村,就以传承千年的羊毛毡技艺而闻名。

相传在汉朝时期,苏武受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北海牧羊。在牧羊的过程中,苏武发现羊毛具有防潮、御寒、挡风、防风湿的特性,便用羊毛制作了羊毛垫子。从此,羊毛毡便开始在民间流传,而苏武也被视为羊毛毡制作的始祖。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金圭寺村都会举行隆重盛大的仪式来纪念苏武。

2022年12月,大理白族羊毛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家住金圭寺村的何利元,便是大理白族羊毛毡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何利元的工坊里,可以亲眼见证羊毛毡的制作过程。那些看似普通的羊毛,在匠人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经过选毛、弹花、拼毡、擀毡等道道工序,最终化作一片片精美绝伦的羊毛毡制品。每一片都仿佛是白族匠人的心灵独白,讲述着关于生活、关于文化、关于传承的故事。

何利元的妻子何月田在制作羊毛毡花瓶 弹花

撒沸水

擀毡

用力均匀

反复多次擀压

收边

拓型

做好的羊毛毡花瓶成品

技艺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何利元14岁开始学艺,17岁出师,从业时金圭寺制毡行会解散,为了不让制毡业走向衰败,他不仅通过收徒把技艺传给年轻一代,还创新出40余种羊毛毡工艺品,使其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何利元匠轩中的羊毛毡工艺品

从实用的桌毡、椅毡到时尚的马甲、帽子,再到充满艺术气息的花瓶、书封等,何利元制作的作品品类丰富。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为了欣赏这些精美的羊毛毡制品,更为了亲身感触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暖与感动。

何利元与妻子何月田

金圭寺村的白族羊毛毡技艺,如同一首流传千年的歌谣,在被一代又一代如何利元、何月田的匠人传唱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大理非遗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大理融媒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张耀龙

审核:黄芳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