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新闻关注丨首场“委员通道”开启
1月17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的首场“委员通道”上,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娜思,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昆明市委会主委戴彬,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青年联合会主席许思思,镇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立琛4位委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现场记者互动交流,就各自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建言献策。
娜思:一座丰碑,传承精神续写荣光
“‘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是我们边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不朽见证。”娜思说。
娜思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起“收信人”和“答卷人”的责任,传承先辈精神,续写好誓词碑故事。具体来说,就是要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打牢边疆各族群众心向党、心向祖国的群众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实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落实好强边固防、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项措施,强化项目的谋划和实施,不断夯实群众发展的基础。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水平。更加关注卫生健康、教育、“一老一小”等补短板强弱项的各项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戴彬:一个故事,引领“双推”走深走实
“2022年,昆明市政协挂钩扶贫的东川区阿旺镇水蜜桃喜获丰收,但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因素滞销。我们得知后,动员政协委员把电商平台带到果园帮助销售。半天不到,几十吨桃子就销售一空,而且价格是在当地销售的几倍。后来,昆明市政协在阿旺镇举办技能培训,把普通话作为培训重点,取得了授人以渔的效果。”戴彬说。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首先要建立在沟通顺畅的基础上,同语同音才能同心同行,同心同行才能亲如一家。
如何持续推动“双推”工作?戴彬建议:“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高位统筹;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把通用语言文字、统编教材推广推行工作抓实抓好。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也要履职尽责,全面推动‘双推’活动走深走实,形成全社会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许思思:一项措施,激励青年同心圆梦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精神,我们积极探索‘1234’工作措施。”许思思说,“1234”工作措施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中心两个作用;搭建宣讲、交流、宣传三个平台;坚持把青年民族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号召挺膺担当四者结合。
目前,全省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青年讲师团”、民汉双语宣讲团和红领巾讲解员队伍4支队伍。许思思说:“下一步,云南共青团将全面加强青年一代正确民族观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心底、成为自觉,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云岭青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王立琛:一次传承,让“阿数瑟”传唱边疆
“镇康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南文化睦邻示范县,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王立琛以镇康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阿数瑟”为例,分享了当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打造边境非遗保护示范带、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故事。
王立琛介绍,镇康县以“阿数瑟”的传承保护为线索,开展边境国门文化综合体建设,成立文化研究会,建强阵地传承文化根脉。组建“阿数瑟”打歌队,培育102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10支馆办演出团队,建成阿数瑟文化传承体验示范基地,创作了《国门小学的故事》等文艺作品,打造“阿数瑟”山歌会等一批国门文化品牌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质朴情感,让“阿数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
王立琛表示,“阿数瑟”传唱着各族群众的共同情感和理想,新征程上,将继续唱好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调子,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黄佳伦 张海燕
记者:陈创业 赵婷婷 王淑娟 王琼梅 周灿 顾彬 王毅 胡妤雅
编辑:蔡飞
实习生:何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