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丨杨钰尼:让更多青年人与非遗“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3-09 13:10:01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丨杨钰尼:让更多青年人与非遗“双向奔赴”

3月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门内中央大厅北侧灯光璀璨、人头攒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在这里举行。10位来自各地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与中外记者近距离接触,回答现场提问、回应热点关注,展现委员履职风采。

杨钰尼在代表通道

8时30分许,“95后”住滇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头戴哈尼族特色头饰、身穿艳丽的哈尼族服饰,最后一位走到话筒前,接受了中国政协杂志记者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提问。

“我是一名从小就在活态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间成长的‘95后’哈尼族姑娘,也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哪吒2》中有一段龙宫配乐,用的正是‘活态传承’的贵州侗族大歌,这千年的非遗之声为电影注入了灵魂。我从事的工作正是让非遗融入时代节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杨钰尼贴合文创热度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记者们的好奇心,也让古老的非遗与年轻人产生了交流碰撞。

2016年,杨钰尼在红河哈尼梯田旁创立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9年来培养出3000多名“小传承人”,其中有位年龄仅7岁的小传承人潘歆允曾对她说:“钰尼姐姐,我长大后也要做传承人!”这让杨钰尼十分感动。她坚信,孩子们就像一颗颗饱含希望的种子,未来定能撑起非遗传承的一片天。也是自那时候起,杨钰尼在云南、福建等地开设“非遗选修课”,以“非遗进校园”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孩子们跳乐作舞、唱哈尼儿歌《阿密策》,为文化传承注入新力量,让非遗在青年人心中扎根。

“在云南,我们有个来自不同职业的100多位各民族青年聚在一起组建的青年舞团。为了让非遗也能很‘潮’很‘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绞尽脑汁,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舞、街舞等表现形式与传统非遗相结合。”杨钰尼说,通过在红河乐作舞里加入爵士的律动、将彝族海菜腔加入电子乐元素等“旧瓶装新酒”的办法,让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不仅相关作品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舞团还受邀到国外演出交流。

一系列传承实践中,杨钰尼愈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不能仅靠静态“保存”,更要在时代浪潮中“生长”。

“文化传承与民生发展要紧密相连,才能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非遗才能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杨钰尼说,为了让非遗传承有更多可能性,她与伙伴们极力推动民族特色刺绣融入服装定制,让以前只是作为爱好的奶奶们、街坊邻里们,靠着刺绣手艺过上了好日子。

得知钰尼要来北京参加两会,其中一位奶奶专门送了她一只刺绣的荷包,希望她把这一针一线里的美好祝福带到北京。一边说着,杨钰尼拿起胸前的荷包向记者们展示。

发言的最后,满脸幸福的杨钰尼张开双手热情地说:“我想,非遗保护不是‘仿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青春事业’。先辈留下的不仅仅是古老歌谣,更是创新突破的精神。我期待,更多青年和我一起与非遗‘双向奔赴’,让非遗‘活’得更加精彩!”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张潇予 文 周灿 摄

视频素材据央视新闻

视频编辑:邵琳鉴

责编:张耀龙

审核:郑海燕(张潇予)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