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没有番号的你丨李月美:当代“花木兰”书写抗战传奇
      发布时间:2025-08-21 11:04:3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没有番号的你丨李月美:当代“花木兰”书写抗战传奇

栏题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20余万云南各族群众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


血路丰碑达通途,跨越山海赴国难,断裂重生破困局,山川震眩英雄冢。


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有着太多太多没有番号的人和物。他们,在烽火危局中,以生命托举山河、以血肉传承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记得。


本期“没有番号的你”,我们继续关注。

中国云南,有个边陲小城叫畹町。这里有一座气势雄伟的纪念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纪念碑俯瞰滇缅公路,上面镌刻了一位位南侨机工的名字,其中,“当代花木兰”、巾帼英雄李月美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槟城少女的家国启蒙

李月美,又名李月眉,191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她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内心深处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七七事变”爆发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积极行动,组织义演、上街卖花、宣传抵制日货,将募捐款项交给南洋筹赈总会,支援祖国抗战。

1937年底,云南征集近30个县约20万人赶修滇缅公路。仅用10个月的时间,从缅甸腊戌至云南昆明,被誉为“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就开通了。但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奇缺,军需物资无人运输,因此西南运输处致电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恳请招募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持有汽车驾驶执照的男性和货车修理人员。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月美非常激动,她懂得驾驶技术,可第一次报名却被拒收。回到家中,她突然想起“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于是狠心剃了头发,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瞒着父母,赶到另一个报名点再次报名。这次,她成功入选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在滇缅公路上运送军需物资。

图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展出的女扮男装抗日英雄李月美事迹资料 魏榕 摄

女扮男装的烽火岁月

1939年2月,李月美和团友们离开了马来亚,乘坐轮船在海上经过数日颠簸,在安南(越南)登陆后改乘火车到达昆明。在昆明,她接受了两个月的军事训练,教官和战友们都当她是男性机工,并未怀疑和察觉到异样。培训结束后,她被西南运输处正式编队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担任司机。

在执行任务时,李月美胆大心细,驾驶技术精湛。在完成司机工作的同时,她还担当起了护士的责任,将女性特有的大爱和柔情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伤员身上,给了很多伤员勇气和信心。她既有男子的豪爽,又有女子的细心,在红十字会里,不仅没有人看出她的女儿身,反而都对“他”赞不绝口,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他们的好“兄弟”、好帮手。

一年过去,战场上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器械,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都没有同伴怀疑到“他”是个女子。她以出色的工作和对同伴的细致关怀,赢得了大家的赞扬,出色地完成了抢运伤员、救死扶伤等各项任务。

南侨机工驾驶卡车在24道拐翻山越岭,将国际援华物资运往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身份暴露收获战地情缘

1940年5月,李月美在滇缅公路山间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跌入了炮弹炸出的大坑里,身负重伤,昏了过去。紧跟其后的一辆车是后勤司令部的司机杨维铨开的,他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刻下车,奋力抢救,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救了出来,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

杨维铨是个朴实的汉子,论个头,比李月美要矮一截。他与李月美素不相识,救下李月美,又亲自送到医院,天天精心照料这位“兄弟”的饮食起居。李月美对这位热心仗义的男子产生了好感,终于向他吐露自己女扮男装的实情,并要他为之保密。患难见真情,一个月后,李月美康复了,也被他的诚实善良和真挚感情感动了。渐渐地,两人相爱了。

当杨维铨带着身穿“女儿装”的李月美来到队长面前,队长和南侨机工战友们无一不为之动容。陈嘉庚知道后,特别打来电话慰问:“怎么你们招到一个女的兵啊?!”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廖仲恺夫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为她题写了“巾帼英雄”四个大字。

南侨机工们在狭窄的山路上行车

教育子女热爱祖国

身体恢复后,李月美脱去军装,在机工卫生所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心护理、照料战争中负伤的抗日将士,以热情的歌声鼓舞大家的士气。凡是经她护理过的南侨机工伤病员,即使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对她记忆犹新。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月美回家与父母团聚,之后便与丈夫杨维铨带着孩子定居缅甸,并开了一间咖啡店。她和丈夫育有10个孩子,特意给两个儿子取名杨善中、杨善国,寓意“中国”。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李月美作为华侨代表参加座谈会,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当缅甸侨团介绍她是当年女扮男装回国抗日的南侨机工时,周总理连声称赞“巾帼英雄!巾帼英雄!”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叮嘱她:“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回祖国读书吧!”从此后,李月美就把周总理的教导铭记在心。

“母亲很注重对我们兄妹的培养,虽然长期在国外,但我们兄妹的国语都没有丢过。”李月美的儿子、瑞士瑞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杨善中说。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编辑:郑海燕

美编:张俊辉

审稿:陈创业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政协网、中工网等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