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论宣讲到学生中去
要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首先要选好宣讲的主题。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宣讲团聚焦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中国梦·我的梦”作为2013年度的宣讲主题,细分为联系紧密的四个篇章:“理想之光”、“百年追梦”、“榜样力量”、“绚丽青春”。“理想之光”旨在从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高度,为学生阐释理论必然和历史逻辑: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中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百年追梦”重在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不平凡奋斗历程,号召广大学生把实现个人梦想和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勇于担当、自觉奉献。“榜样力量”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全国道德模范、英雄大学生杨继斌,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90后”铁飞燕等为榜样,号召大学生自觉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绚丽青春”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历练本领、增长才干,为将来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实力,让青春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其次要选择好宣讲的事例。云南农业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尽可能挑选大学生比较熟悉的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在校优秀大学生作为宣讲的事例。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所宣讲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学”的问题,使宣讲活动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引导力。
在解决怎么讲的问题上,云南农业大学打破以往宣讲理论时由“领导讲、专家讲、老师讲”的传统模式,把讲坛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他们的多才多艺,使深邃的科学理论变得鲜活灵动、通俗易懂。宣讲团在宣讲的形式上大胆创新,综合运用当代的声、光、电等舞台技术和效果,把情景剧、快板、舞蹈、声乐、现身说法等表现形式有机融入宣讲中。台上台下在平等、民主、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沟通,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故事和大学生自己的故事中变得亲近可信,达到“面对面、肩并肩、心连心”的效果。党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内化为大学生立身做人、立志成才、立业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同学们评价从这种大学生中来到大学生中去的宣讲活动说:这就是我们农大校园的好声音!
坚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012年6月15日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因为这是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启动仪式的第一场。对于在场的听众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他们始终眼含热泪,与“榜样力量”宣讲组的成员一起走近全国道德模范、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一同缅怀云南农大学生杨继斌短暂、光辉的一生。
“榜样力量”主题的宣讲,由“英雄乐章,华彩永存”、“细微之处,修身立德”和“斯人已逝,风范永垂”三个篇章组成,讲述了2008年2月16日,云南农大学生杨继斌为保护他人财产,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与歹徒搏斗,用热血和正义维护了他人财产安全的事迹,倡议当代大学生珍惜现有的一切,学着体谅父母,学着关心同学、关心身边的人,学着敬畏生命,学着坚定信念,学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听了宣讲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后,同学们起身长时间鼓掌。这掌声既是送给逝去的英雄,也是送给宣讲团的成员。不少同学都说,讲得太好了、太感人了、太震撼了。情绪同样激动和久久难以平复的宣讲员说:其实不是我讲得好,而是杨继斌做得好,每一次熟悉稿子或者排练我都会感动流泪,因为他是真实的可亲的,所以他带来的感动也是最强烈的。
类似的震撼在大学生宣讲团50多场的宣讲中经常出现。宣讲员用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大学生的语言方式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讲述大学生自己的困惑、焦虑和躁动,抒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梦想、执著和情怀。2011级茶学专业的一名同学说:“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形式新颖,主题贴近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需求,有思想、有内涵、有力量。我很佩服他们。”正是坚持理论宣讲主动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需求,就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校园内传播普及,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