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4-02-19 10:08:5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启示与思考

云南农业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的建设发展,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巩固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年多的实践,赋予我们不少的启示,也促进我们不断进行思考探索:

一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有效载体。高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就需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自觉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宣讲团为青年大学生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找到了有效载体,搭建了实践平台。大学生既宣讲国家大事,又讲述自己的小事;既宣传校外的模范榜样,又传播身边的先进事迹,在教育自己的同时教育了同学,在升华传者的同时升华了受体,由小众化很快走向了大众化。

二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大众参与。理论一经被群众掌握,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当广大群众接受了、掌握住、运用好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大众化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尊重并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独立撰稿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台上台下在平等、轻松、互动的氛围中比较分析、交流探讨,少了空洞、多了事例,少了说教、多了互动,少了生硬、多了参与。只要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找到历史与当下的内在逻辑,那么深奥抽象的理论就会具象为可亲、可敬、可信的历史必然和生动实践,使先进典型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学。

三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回答现实问题。紧扣大学生的思想关切,是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实现理论认同的前提。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活动之所以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内有强劲的生命力,关键是做到“三贴近”: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解析大学生的思想关切;在宣讲团员、宣讲主题、宣讲方式等方面,坚持从大学生中来,又到大学生中去,以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理论营养。一旦科学理论入脑入心了,自然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思想动力,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

(执笔:杨永建 杨锐英 严明杰) 

责任编辑:唐莉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