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播下信念的种子
      发布时间:2014-03-12 11:15:2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注重生活教育

最有价值的东西,原来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每个普通人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在知与行的深度碰撞里。

在如今的转型期社会,伴随着传统文明的日渐式微,经济成分的多样和价值观构成的多元,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生有了太多不一样的观感。真与假、美与丑的分辨,在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冲撞中,变得那样无所适从,而这样的现实投影在青少年的心灵上,注定会伴生出无数的困顿和迷惘。

一直以来,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国家、社会所做的工作并不少,相反还很多。比如,家里面有父母的谆谆教导,学校里有专门开设的德育课,那些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和实践,哪一项不是直接指向塑造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然而,作为一名也是如此走过这一切的“80后”,对于自己走过的这段路,真正引发我思索与正确审视的,却并不是那些目的明确且带有灌输性质的被动“教育”,而往往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主动的爱的启迪。

比如,身边一名失去了父亲的同学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扛起了照顾一家人的责任;比如,一位前辈如何不离不弃,支持并鼓励丈夫通过与病魔的斗争赢回了后半生;比如,邻居姐姐如何靠自己的微薄收入助养艾滋孤儿……这些来自于身边的观察与体悟,都来自社会这所大学的教授,这也让我在今后逐渐延展出去的生命路途中慢慢体认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原来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每个普通人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在知与行的深度碰撞里。

的确,青年是变革的动力,国家未来的希望。对于树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任务、课题,但更是挑战。因为今日之世界已非昨日,今日之社会亦然。无论外部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多元的价值导向如何影响着今日青年的价值判断,若是单一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思路不改,对青年人的引导缺乏对日常生活的关照,忽视对青年人的认知规律的遵循,那在青年人的心中是种不进什么种子的。就像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那样: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要在青年中倡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让这粒种子深深植根青年的心田,就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青年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出青年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引导青年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从内心深处增强认同,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毕竟,生活才是青年人最好的课堂。

刘薇薇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