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让科技之光照耀云岭
      发布时间:2014-11-27 10:31:4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延展链条 提升支撑能力

朱婧

借科技入滇对接会,云南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跨越发展的步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有很多原因,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但除却这些外部因素,科技创新是一个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产业化五大环节的系统,创新链条存在“肠梗阻”是制约创新能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科技对我省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目前云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于4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大多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为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投资回报率不理想。以“云花”为例,其在品种、质量、效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野生资源利用滞后,花卉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的花卉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产品技术标准与检验体系不完善,采后保鲜、包装及冷链运输技术的研发不足。

“技术”问题反映出科技储备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支撑不足,产业效益偏低。创新链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也是科研院所、企业、市场等不同主体合作生产效益的过程。因而,创新能力不足反映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滞后,还有科研与市场的结合,单位与单位的对接不够及时有效。所以,在花卉产业之外,不难发现此类现象:农民有学习技术的期盼,市场上有购买需求,但是技术研究滞后于需求;或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无人问津。

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形成市场导向,促进多方合作,才能整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科学研究成果产生效益、回报。例如,三七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就针对产业链上的制约因素,提出科技支撑项目,在三七工厂化育苗、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科技创新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为三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单一问题,科技入滇通过搭建平台,能一定程度上帮助云南解决发展过程中技术和人才的短缺,但云南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得找到产业发展中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以需求点作为突破点,以强化创新链条为导向,穿针引线,有效对接,解决梗阻,创新才能聚力发力、促进发展。

着力实践 发挥引领作用

易晖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第二届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上强调,要把科技入滇与做大做强云南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在支撑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关键引领作用。的确,面对当下诸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现实,我省不能在科技开放合作方面搞“大而全”,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并用科技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乃务实之举。

据《云南日报》报道,日前我省一家园艺公司经过3年多科技攻关,利用植物提取天然色素为着色剂,对鲜切菊花进行无害化自主着色,普通的菊花可呈现出七彩炫色,观赏期达半个月,实现了国内花卉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新突破。这条图片新闻虽然简短,但与第二届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当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十分吻合,并捕捉到我省特色产业科技进步的一个动态,增强了我们的“创新自信”。

说到我省特色产业,不能不提旅游业、生物产业、高原特色农业,而鲜切花的科技创新,是以上三个特色产业融为一体的结合性产业。我省一些鲜切花生产基地已变身成为观光农业基地或吸引游客的“鲜花小镇”。有的花卉企业致力于花卉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并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鲜花产品,延长了产业链。在近日举办的昆明农博会上,可以看到云南生产的鲜花饼、玫瑰精油、薰衣草精油、鲜花化妆品、养生花醇(花茶)、花酒等,甚至还推出了“花道养生”理念。看来云南人的创新思维并不弱,而且比较超前。科技入滇工程在引进外部资源的同时,应充分重视本土企业的创新实践,将深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对于花卉特色产业来说,尽管云南已是亚洲最大鲜切花出口基地,但还需要充分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注重加强与国内外科技企业的广泛合作交流,并扩大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平台。比如,可以将系列鲜花产品包装为旅游产品,搭上云南旅游快车。可以依靠科技力量,打造科学时尚的“花道养生”产业。虽说茶道、花道、香道等养生之道早已在许多地区大行其道,但云南人依然可以做大做强自己的高原特色。相信坚持创新实践,云南的其他特色产业也会像“云花”一样怒放。 

责任编辑:雷蕴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