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 逐步缩小区域和校际差距
“教改,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紧缺,学生家长对心目中的好学校依然盲目追风。”邵世伟坦言,大理是滇西中心城市,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城区小学升初中的学生不断扩大,每年初中招生人数达小学毕业人数的110%以上。
大理市城区,好多初中班级一个班学生有71人,有的甚至达80人。下关四中老校区和新校区现有学生3200人,有的学生家长还想让子女挤进来。温希舜副校长无奈地说:“教室里多一个学生也坐不下了。”
如今,大理市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同就近入学。凤仪镇市民杨斌深有感触地说:“我有一个亲戚的娃娃,从小在凤仪镇读小学、中学,现在已经考取了厦门大学。”可是,也有学生家长提出自己的“委屈”:同在下关城区一条街上做生意,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就近入学,来自本市乡(镇)的务工人员子女却只能回到原地入学。也有市民提出,划片入学也产生某些新的“不合理”,比如有“地利”之便的就成为“片二代”,有“财力”的就舍远求近买“学区房”。
“面对新的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探索对策,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邵世伟说,要探索建立学区制,对区域内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重组,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投入增加“学位”,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要运用科研活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要加大宣传,深化对优质教育资源认识,让学生家长不盲目择校、不盲目跟风,形成“上什么学校不重要,怎么样学更重要”的观念。
大理市教育局局长余宝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优秀教师安心在农村教书,今年将尽快实施“提高农村中小学在岗教师福利待遇”,在山区中小学任教满3年,每人每年一次性补助2000元;在坝区中小学任教满5年,每人每年一次性补助1000元。针对市属学校存在的大班额、入学难、择校热现象,将来城区中小学要有大动作:小学一个班不超过45人,中学一个班不超过50人。初中、小学的扩容、新建势在必行。
记者 庄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