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和安全等行业准入标准,把化解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加强跨地区产能置换,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关停废毁企业设备拆除计划,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
着力提振工业经济。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发展原材料深加工产业,以铁路养护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装备、汽车及内燃机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能配套。抓好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大品牌培育和销售高端突破,推进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两统一、两整合”。加快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及深加工项目建设,打造滇中钛产业基地,推进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3个10千亿工程”实施,创新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新认定10个省级园区、新增6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园区。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四个一百”重点工程。实施健康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休闲、养生养老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深入推动商标战略。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推进滇池国际会展中心、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20个旅游型城市综合体、200个旅游项目和昆(明)玉(溪)红(河)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大“营改增”行业范围,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开展跨境金融合作,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和股权交易市场。力争培育民营银行取得突破。支持一批企业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服务便利化行动,发展普惠金融。充分发挥保险作用。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促进金融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完善产业建设推进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着力激发人才活力,培育发展新型科研组织,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