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医疗康复不断推进
为使残疾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卫生部门紧抓“减负”、“预防”等关键词,认真履职,使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不断得到推进。
去年,省卫生厅将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纳入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参合残疾患者康复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基金按政策给予报销;同时,我省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对住院治疗的残疾患者,经新农合补偿合规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再给予50%以上的费用补偿,进一步减轻了残疾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在残疾预防方面,省卫生厅积极开展多项检查、筛查和防控工作。其中,婚前医学检查率由2011年的18.79%提高到去年的66.36%,去年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Ⅱ级畸残率从2012年的20%降至17%。筛查出的39名苯丙酮尿症患儿、125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和67名听力障碍患儿得到及时的追踪治疗。
据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介绍,下一步,省卫生厅将通过政策倾斜和省政府民营医院发展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康复医疗专科医院,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并通过早期康复干预减少因疾致残。同时,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障筹资水平,逐步扩大新农合保障范围的康复项目,重点解决农村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强化落实
就业培训日益增多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帮扶残疾人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给残疾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积极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残疾职工生活水平。同时,各级残工委和残联努力拓展渠道,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和城市社区贫困残疾人实现自主就业和再就业。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州残联千方百计组织相关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去年,全州共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3次,参加应聘的残疾人达400余人,达成初步意向后输送到南涧旺德福公司参加岗前培训140名,今年3月已与该公司签订合同留在公司工作的有124人,一批残疾人实现了集中就业;在德宏州,州残工委和各级残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当地特色,不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去年,全面启动了“百名残疾人玉雕师”培训计划,在芒市、盈江县建立玉雕培训基地,目前在基地学习的残疾人有60人。建立生态蜂蜜养殖基地1个,以“基地+农户”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对养殖蜂蜜的残疾人给予扶持,开辟了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昭通市,市残工委、残联以大关县木杆镇为昭通市残疾人扶贫示范主基地,指导、帮助残疾人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中药材种植,经多方协调,残疾人种植户享受到“普惠加特惠”政策,种植的中药材收购价格高于普通农户10个百分点,即对普通农户收购按协会占30%、农户占70%计算,对残疾人收购按协会占20%、残疾人种植户占80%计算,还利于残疾人。目前,大关县残疾人种植户已达520多户,许多残疾人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实现了“就业不出门,居家可创业”的心愿。
记者 杨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