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实际
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寻找差距,是为更好地弥补短板,努力发挥好后发优势,奋力实现弯道超车。
大家认识到,云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等优惠政策正在发挥叠加效应,使云南从开放的末端走到了前沿;
举全省之力投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至2012年全省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60.5亿元,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逐步成型;
立足资源、自然、文化及劳动力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初见成效,高原特色农业在全国打响了品牌,水电能源产业全国领先,旅游业步入“融合式发展”新阶段。
只有坚定目标、聚力奋进,才能牢牢把握机遇。这次山东之行,无疑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思想动员”。考察期间,代表团全体成员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学习山东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主动询问、积极交流,寻找两省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商机。特别是来自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的领导们结合实际思考,发出肺腑之言:
“云南具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我们在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方面具有优势,通过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可以实现大幅提升产业产值。”
“园区建设要突出特色,要加强产业规划、聚集产业要素,同时政府要提供优良的服务。”
“把山东在对外开放、产业培育方面的一些政策带回去,结合我们的实际,充分利用沿边开放的优势,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的产业基地。”
“我们将加强与山东企业的对接合作,早日把他们的先进工艺技术引进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
“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出路,吸引先进的技术、资金、人才来开发新兴产业。”
……
通过考察学习,转型升级的思路逐步清晰,跨越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把省委、省政府“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坚决打好云南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记者 张寅 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