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症结翻旧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活动一开始,楚雄州把“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起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找准问题症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州各地直面长期积累的民生矛盾,本着实事求是、依法依规、逐级解决的原则,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带案下访,突出解决棘手民生难点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州委活动办统一收集,逐一分析研究,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下发点对点交办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并及时跟踪办理情况,促进问题有效整改。截至7月30日,州委活动办共交办164件次,办结回复106件次,有效回应了群众关切。对各县市、各单位上报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按照不同解决层次,对不同问题归类,提出初步解决建议。目前,共梳理出县委、县政府继续整改落实的问题20件、州县联动整改落实的问题61件,报请省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14件。同时,整合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州委活动办的力量,强化督查整改。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对州委常委班子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整改落实的督查通知》,对144项任务分两类事项进行分解,交由相关责任单位认真抓好整改,并及时进行督查,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通报。截至7月底,共发整改情况通报4期,有效促进了整改。
通过各级职能部门、县市、乡镇深入排查、梳理、化解,全州10县市一批涉及土地征用、转居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解决。在破解历史遗留难题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各级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围绕重点抓整治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州委从一开始就把查找和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
楚雄州落实“准、狠、韧”要求,紧紧围绕专项整治抓整改。下发《关于在全州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坚持镜头不换、力度不减,坚决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违反财经纪律;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三公”经费支出过大问题;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裸官”;基层干部“走读”;违规收受“红包”;“吃空饷”和“为官不为”等问题,持续推进十七项专项整治工作,并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党委实施办法问题。州县两级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开展75次明察暗访和随机抽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0件,处理违纪违规人员60人,并在全州进行了通报。通过问题案件的查处、通报,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公车私用,上班迟到、早退,公款吃请、请吃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领导干部不敢担当的问题,在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州委研究制定了《关于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试行)》并公开发布,用具体措施营造了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突出问题促整改
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州委就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目标、把群众意见作为努力方向,把立行立改牢牢抓在手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州委常委会明确: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对属于上级的问题该向上反映的要及时反映,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明确解决时限,对政策性规定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作出明确答复和耐心解释,决不允许推诿扯皮。
州人社局对存在问题开展11项专项调研,在搞清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整改;州公安局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回头看”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再剖析;州司法局组织开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为民生做实事”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州交警支队采取19条措施整治机动车驾驶证考证、机动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和交通管理服务站建设和车管业务下放、业务下乡,主动上门服务,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各环节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随机调研的方式,发现问题,以现场反馈或下发点对点整改通知的形式,要求基层即知即改,如州委领导在随机调研中发现乡镇干部被上级部门长期借调影响乡镇工作的问题后,迅速清退了州、县市机关事业单位抽调的503名乡镇工作人员,有效缓解了乡镇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州委活动办已组织开展了2轮随机调研,有力促进了整改落实。
州县督导组始终把边学边查边改作为督导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随机调研、随机抽查、延伸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督促被督导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从身边存在的问题改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改起。如针对基层反映的报刊订阅任务较重、投递不及时等问题,迅速对全州党报党刊征订发行情况作了认真调查核实,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促进问题有效整改。
一个个立说立行的生动实践……凝聚成一股股彝州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通讯员 起永俊 记者 吕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