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云南与南亚国家加强农业科技合作
      发布时间:2014-09-11 11:49:4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契机——互补成就合作前景

“甘蔗是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及孟加拉国的重要经济作物,蔗糖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如巴基斯坦甘蔗种植面积达1600多万亩,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4大植蔗国家。”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陈学宽研究员介绍,南亚国家甘蔗产业发展中存在干旱突出,甘蔗单产不高,含糖量低,科技水平低等难题,云南甘蔗科技领先中国,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有望实现合作各方互利共赢。

在麦类领域,合作的前景同样充满曙光。目前南亚国家麦类种植面积已超过5亿亩,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实现从进口向出口的转变,这一转变为我国小麦向南亚、东南亚输出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南亚地区麦类生产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相比,云南具有很强的相对优势,将云南的麦类品种、技术引入南亚各国,有利于提高南亚国家的麦类生产和育种水平。

汇聚共同关注焦点的农业科技合作,必然会引起各方共鸣。在参观考察了云南甘蔗、茶叶、花卉等科技成果后,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伊朗等国的参会专家对云南农业科技研究水平及完备的实验设施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加强合作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

基础——实践凝铸合作实力

当南亚国家“借问酒家何处有”时,云南,能否底气十足地捧出上佳桂花陈酿?

答案是肯定的。区位优势以及多年来的准备和积累,让云南农业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和南亚国家大部分的粗放型农业相较而言,云南农业和农业科技更具吸引力。以这次主导成立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的云南省农科院来说,是多年来的成功国际科技合作才铸就了合作的基石和实力。

2008年以来,云南省农科院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多个单位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更是独具特色和优势。该院整合相关力量倡导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云南—东南亚农业培训中心、中法保护农业联合实验室、海智云南基地,先后主导或参与成立了东南亚保护农业协作组、云南—暹粒友好农业科技示范园、老挝北方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中越保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越中河内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跨境合作平台,确立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这些合作实践与成效,为今后与南亚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省农科院供图)

记者 陈云芬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