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机”建设提速
2013年5月,我省启动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破除“横断山、路难行”的瓶颈制约,让云南连接内外、通江达海、沟通两洋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
1年多来,云南坚持高位推动、协同用力。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相关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几乎跑遍了所有在建、新开工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项目现场,研究具体工作并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一年多来,云南省争取支持、不遗余力。我省把握各种机会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多与国家有关部委衔接,争取更多的理解支持。秦光荣亲自率队与国家发改委、铁路总公司领导同志进行会谈;李纪恒以及省政府其他领导多次专程带队赴京,向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国土部、环保部、铁路总公司的领导汇报,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一年多来,云南政策配套、空前用力。省政府先后出台有关省财政补助资金安排、经营性高速公路定价机制、实行土地资源配置、组建省港航投资公司、设立云南省铁路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建设民航强省、云南省公路网络规划、云南省航线网络规划等文件和规划,形成内容详细、相互衔接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年多来,云南招商引资、持续加力。嵩昆、宣曲和蒙文砚3条高速公路招商引资取得成效,与中交建集团成功探索了合作建设的新模式,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力推动下,各州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真抓实干、全力攻坚,各项目建设单位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张海、路、空、铁立体交通网正在编织成形。
在美丽的高黎贡山独龙江边,随着今年4月独龙江隧道的打通,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每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半年以上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在贫困面较大、财力并不雄厚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1326公里,全州12县市至州府蒙自的高等级公路全部修通,实现了“3小时经济圈”目标。同时,随着今年综合交通固定投资和目标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打通了群众的“致富路”,开创了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红河模式”。
实干破解一切难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工作进展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2013年,省政府印发的3个《实施意见》提出目标任务: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500公里、铁路建成里程累计达到4000公里、民用机场运营和在建总数达到16个。截至今年8月,全省综合交通投资完成率仅为37.8%,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分别为40.1%、36.9%、28%,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32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仅为2769公里,民用机场运营和在建总数仅为14个。
在剩下的15个月、不到460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各项既定目标,难度之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现实不允许云南退缩。
当前,国内各省区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交通发展态势,如果云南再不奋起直追、迎头赶超,将会被周边省区远远抛在后面,将有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云南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紧盯目标、扑下身子,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全力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强调。
当前,资金筹集、征地拆迁两大难题成为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关键。然而,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云岭大地正迈出攻坚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定步伐。
记者 张潇予 程三娟 尹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