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牧业规律 降低生产成本
“青贮饲料的收购和加工又有改进。”在中枢镇海拔近2000米的一个省级标准化肉羊示范养殖场,我们看到,4个5层楼高的青贮饲料塔里装着1600多立方米饲料。场长王永生和几位工人告诉我们,“去年和今年的收贮,秸秆和玉米棒子都一并收购来。制成饲料后,就不用再往里面掺入别的添加剂了。”“食草的动物就该让它们吃草。草畜配套,顺应牧业的规律和特性是必须严守的底线。”
走过不同海拔和地形环境的区域,观看过大小数十个兼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场,我们发现,走生态循环型发展的畜牧养殖场所,几乎不会暴发难以控制的疫病,它们提供的肉、奶、蛋类等食品,处处让人放心。
在领我们参观各处农场的时候,多位农场主欣喜地说,这些年,随着果园内林下牧草的推广种植,农田里冬春牧草的培育和兴起,山坡上耐旱型牧草的播撒,再加上农作物秸秆青贮等方式的推广,在泸西这片活跃的土地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一年比一年少了。那些有牧草转化为畜禽粪便的农家肥,投放在田地和果园里,既修复了生态,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培育开发肉、蛋、奶业,不能仅想着源源不断的钞票。要有耐心,遵循自然和生态发展的规律。”采访结束时,多位农场主说,去年,配合畜牧业的发展,泸西的饲草种植推广已超过12万亩,走生态循环型经济发展之路,让农民获得收益会越来越多。
记者 马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