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布局 勾勒发展蓝图
五华区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的传统商业中心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总部经济和都市经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五华人深知,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仅仅守住或者依靠传统的商贸业将无法支撑五华区跨越发展。
按照“强三、优二、精一”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向,五华区加快完善结构优化、要素集中、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即加快构建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7年,确保有色金属等8大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烟草及配套等8大产业产值分别超过500亿元。
同时,五华区积极构筑中心城区核心商务商贸区和红云商务次中心“一主一辅”发展格局。中心城区核心CBD按照“一心四片三线”的发展布局,不断巩固南屏步行街商贸核心地位,推进顺城街片区国际化、文明街片区民俗化、威远街片区精品化、祥云片区休闲化,打造青年路、人民路、东风西路3条现代服务业发展黄金线。积极推进北市区红云商务次中心建设,与主城CBD遥相呼应,促进总部、金融、商务、文化等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北市区拓展,打造北部商业新高地。
在此基础上,五华区又提出“南强、西进、北拓展”的发展战略,“南强”,以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为核心,五华区加快服务业提速升级步伐,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打造南屏步行街片区等重点商圈,推动由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西进”,全力打造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带动整个主城西北片区蓄势崛起。“北拓展”,全力打造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城功能的向北拓展打开空间。
发挥比较优势 做强都市经济
当前,随着昆明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的转变,区域发展同质化现象日渐突出。然而,五华区抓住作为全市历史上商业中心优势,推动传统商贸业提质升级的同时,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抓手,突破瓶颈,快速升级,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市经济一直走在昆明市前列。
3年来,五华区的亿元楼宇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6幢;2012年8幢;2013年9幢。截止目前,五华区辖区内商务楼宇达180幢,面积达250万平方米,楼宇入驻企业约5000户。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总部企业纷纷聚集,以沃尔玛、家乐福、联想科技、苏宁电器、国美电器、金鹰等34家世界500强企业、37家全国500强以及民营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和分支机构为代表的重量级企业纷纷落户五华,在北市区,还聚集了红云红河集团、冶金集团、煤化工集团3大年产值在200亿元以上的总部经济企业。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就是其中之一,已上市铟、锗、镓、铋、钨等8个品种,除白银外其他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均为全球第一。
总部经济的聚集,又带来了金融、商贸、现代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聚集升级。其中,金融服务业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五华区总部企业中,三分之一属于金融服务业企业,包括11家省级银行类总部机构、12家省级保险公司总部,小额信贷公司16家,投资担保公司84家。而沃尔玛、家乐福、百盛、王府井、国美、苏宁、五星、昆百大、金鹰等国内知名商业零售企业的先后入驻,五华区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自2008年以来,年均增幅达20%以上,占全市总量约为30%,成为全市现代商贸业的龙头。
总部的聚集,形成相关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产业链的延伸又带动周边经济,产生更大的聚集,最终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十一五”以来,五华区以金融、商贸、餐饮、信息技术、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从2006年的136.43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308.6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