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产业转型升级的五华突破
      发布时间:2014-01-05 13:19:4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加快产业集聚 做大园区经济

全省首家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广告产业园、省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全省唯一的低碳经济试点、市级烟草加工及配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昆明,这一连串的称号都指向同一个地方——五华科技产业园。

2012年,五华科技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分别占全市的29.3%、10.3%、49.7%,成为五华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在五华区经济版图上,五华科技产业园由园西、红云、金鼎、泛亚科技新区、石盆寺、厂口6大片区组成,整体形成“一核、一带、五片区”的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区,不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产业链之间的互补联动。

6大片区中,泛亚科技新区格外引人注目,新区先后引进了昆明联想科技城、绿地集团、四川科伦时代广场、普洱茶科技文化中心、中船重工七〇五所昆明分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并进入建设阶段。其中,昆明联想科技城展示中心主体完工,未来几年内将建设包括总部基地、研发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物联网型文化、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链。

金鼎片区近日迎来了国字号标牌——昆明广告产业园。产业园被批准成为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的29个试点园区之一,4500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经到账支持园区建设。到2015年,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将聚集以广告创意、制作及营销为主导的企业300家以上,营业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培育出在国内有影响的龙头企业15家。

“广告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发展广告产业,对五华区产业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文化软实力意义深远。”五华区委书记金幼和表示。

深耕历史文化 商旅文融合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软实力和潜在竞争力的核心,五华区是昆明市的老城区、核心区,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抗战胜利纪念堂、聂耳故居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翠湖公园、圆通山动物园、筇竹寺、圆通寺、铁峰庵等市民公园和名胜古迹如珍珠般镶嵌在五华大地。五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充满生机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使其素有“文化区”的美誉。

五华区坚持规划先行,理清历史脉络,把握空间布局,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工作。早在1984年,五华区就成立了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这是昆明市县区中最早成立的文管会。多年来,五华区为保护文物、开发文化项目、建设旅游景区景点,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10年至2013年仅用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事业的本级财政拨款就达8133万元。大量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得以保存和延续,其中,五华区于2012年实施了翠湖片区景观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重现“百年翠湖”,擦亮“昆明之眼”,翠湖8景之一的“秋窗夜月”得以恢复,彰显了昆明的历史文化厚度。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五华区因地制宜摸索出了5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把文化产业与都市经济、旧城街区改造、老旧厂房仓库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相融合,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积极引进文化项目、壮大文化产业,东盟国际图书城、“金鼎1919文化艺术高地”等一批省、市重点文产项目顺利推进;发挥产业聚集优势,43家文化创意企业已正式入驻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积极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昆明老街·美食天街、翠湖休闲餐饮特色街区列入全市特色餐饮聚集区。全区营业收入上亿元文化企业达11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2年跃升至56亿元,净增16.5亿元,今年势头更旺。

一个“文化五华”正在慢慢露出辉煌的前景。

责任编辑:李承韩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