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非公企业“龙润丰”的产业转型升级路
      发布时间:2014-01-13 11:06:4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自主发展”是龙润丰的发展战略,该公司制定了“三个五年”发展计划,依托公司科技人员,组建了科技攻关小组,对公司的生产流程、节能减排、新产品研发进行攻关。

2010至2012一年一个新产品

走进龙润丰化肥生产车间,车间的工人们正忙碌地烘烤着肥料,一袋袋调配好的复合肥正从公司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YD型复合肥专用热风炉里烘干出来。这种热风炉是经过公司科研人员的多次试验,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可使每吨复合肥生产节约燃煤30公斤,煤的燃烧率达到98%以上,不仅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同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被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作为节能减排环保项目在全省进行推广使用。

2010年,该公司成功引进了美国凯奇·豪威斯特化工有限公司的DHK配方技术,经公司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生产出具有公司独特品牌的硫铵尿素。该产品能将普通尿素的利用率从30%提高到80%,有效地将氮、硫等多种微量元素结合起来,加快植物生长和新陈代谢,提高作物产量,优化作物品质,填补了云南省多肽含硫尿素项目研发的空白,在化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目前已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

2011年,根据化工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公司投资450万元通过院企合作,引进专利技术,成功开发了“白富美”氨基酸生物液体肥,目前已投入生产,由楚雄龙润丰化肥生产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组建的楚雄龙润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生产“白富美”氨基酸生物液体肥。该产品的上市填补了云南省液体肥料生产的空白,有力推动了云南省化工行业的发展。

2012年,以楚雄龙润丰化肥生产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成立的楚雄龙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企业下游领域开发,大力发展具有楚雄高原特色的优质富硒水稻。同年,通过试验示范,楚雄龙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的优质高原富硒水稻种植的田块最高亩产1026.4公斤,最低亩产922.5公斤,平均亩产968.3公斤。经送至农业部昆明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硒指标检测,经检验测定大米中“硒”含量完全符合含硒食品的相关标准,在云南省内尚属首创。

一年一个新产品——硫铵尿素、“白富美”氨基酸生物液体肥、富硒水稻种植3项技术的研发应用,有力促进了公司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龙润丰公司近年生产总值以年均近25%的速度攀升,实现了公司总产值3年翻番的目标任务。

富硒水稻

云南省是我国有名的缺硒省份,特别是楚雄州土壤里缺硒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缺硒,导致楚雄成为克山病、糖尿病的高发地区。2012年,以楚雄龙润丰化肥生产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成立的楚雄龙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企业下游领域开发,大力发展优质富硒水稻,并针对云南地处高原、土壤酸性强的情况,生产出富硒水稻专用肥,小范围种植富硒水稻取得成功。

富硒农产品也是高原特色农业

“食补优于药补。目前,富硒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重视。具有补硒功能保健食品特别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龙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调研员骆驷臻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新研发的富硒水稻极具发展潜力,已成为龙润丰经济增长的又一新亮点。”

2012年初,公司在楚雄市东瓜镇水河村委会小范围种植富硒水稻取得成功。在使用过龙润丰生产出的富硒水稻专用复合肥的试验示范田里,最高的田块亩产大米1026.4公斤,最低的田块亩产922.5公斤,平均亩产968.3公斤,经送至农业部昆明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硒指标检测,大米中 “硒”含量完全符合含硒食品的相关标准。

通过试验示范,富硒大米的种植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富硒大米经济效益比传统种植效益高,按平均亩产950公斤来比较,比普通水稻每亩增产250公斤。优质富硒水稻的收购价比普通水稻的收购价要高15%,每亩可使农民增收1392.5元。同时,富硒大米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食用富硒大米,能促进人体的健康水平,达到提高肌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功效,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包装深加工后可远销到沿海地区及港、澳等地。

楚雄龙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的优质高原富硒水稻种植,作为一个具有云南省楚雄州特色的产业,不仅提高了地区影响力,打造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在云南省内尚属首创。

今年,公司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在楚雄市、姚安县、元谋县种植富硒水稻近3000亩,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方式,由公司提供籽种、化肥和科技技术指导服务,做到统一测土配方、统一配发籽种、统一配发化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价格的“五个统一”,并在国家指导价的基础上上浮15%回收农民种植的富硒水稻,对专业合作社或村委会、村民小组每公斤富硒大米给予0.1元至0.15元的管理费补贴,调动了各地区种植户种粮的积极性。

目前,由于富硒水稻产量高,加之合理的收购价,农户希望来年继续与公司合作。通过这种种植模式,既充实壮大了专业合作社及村委会、村民小组的集体经济,又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据了解,在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中,公司先后培育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员1300多名,做到了政府满意、集体得壮大、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

“2014年至2017年,公司计划种植面积达到30000亩至50000亩,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让农民走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共同致富道路。 ”说起明年富硒水稻的种植发展,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智勇满怀信心,“同时要通过优质高原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带动富硒蔬菜和其他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高原优质示范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