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 团结奋进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近代中国由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云南既是中国抗日战争坚固的大后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国与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还是滇缅印抗战的最前线。云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团结抗战。从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到滇军出征抗战,从滇西军民敌后抗战到远征军滇西反攻战,从参与国内抗战到支援东南亚抗战,云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作出巨大牺牲,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凝聚民族抗战力量
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挺起民族脊梁,担当起中流砥柱的历史重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恢复重建后,领导成立了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和组织,通过出版刊物、组织歌咏和戏剧演出、街头讲演、游行等活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振奋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鼓舞了全省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决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摒弃前嫌,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云南地方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发动云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建立、巩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猛烈攻势,迅速占领我国华北华东大片领土,地处大后方的云南,动员社会各界、凝聚民族力量、支援前线抗战成为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和云南地方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对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争取云南社会各界共御外敌。1937年8月,在出席南京国防会议期间,朱德、叶剑英向龙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方针,磋商了抗战的有关问题。龙云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提出拟派人到延安学习游击战术,并要求和延安建立电讯联系。同时,党中央通过各种渠道做云南其他地方势力及上层人士的工作,加深了云南地方实力派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信任,促使云南地方实力派坚定地站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行列。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兵临云南。朱德和吴玉章以师生、故友的身份,给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写信,呼吁他发挥影响,发动云南军队、民众抗击日军。李根源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号召,回到家乡保山,发布《告滇西父老书》,动员群众和土司参与抗日,在云南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地方党组织还在教育界、新闻文化界、工商界、金融界及各地民族上层、爱国士绅中广泛开展统战工作,深入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形成了全民抗战的良好局面。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投降、妥协、失败的论调甚嚣尘上;另一方面,反共逆流不断冲击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加强与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是巩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云南地方党组织以爱国和抗日为基本点,求大同存小异,不断推动和帮助云南地方实力派向民主进步的方向发展。在云南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社会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痛斥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坚定了云南地方实力派抗战的决心,巩固了云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了战略大后方。在国民党顽固势力多次掀起反共高潮,加紧破坏云南地方党组织,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分崩离析危险的局势下,云南地方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采取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与妥协、投降、反共逆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云南地方党组织积极利用云南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势力之间的矛盾,继续团结争取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当局,坚定其抗战立场,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分裂活动采取应付或抵制等办法,维护了云南全民团结抗战的局面,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战,引领云南军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