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整乡推进过程中,临翔区加强了基层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强基计划”,引导群众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中;加大党员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领导发展的水平,有效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能示范、能调解的作用,有效促进群众在建设中化解矛盾。
由于南美拉祜族是深度贫困少数民族,临翔区决定为每户新建特色民居房协调配套4万元建设补助资金,根据建筑面积扶持20至40吨水泥,协调农村信用联社以联保互助组的方式给予每户建房户为期3年的3万至5万元贷款,并由区级财政全额贴息1年。
一批项目的整合推进,为整乡扶贫推进注入了“活力”。临沧市、临翔区各级各部门围绕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建设规划,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多个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安居工程项目、素质提高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等先后落地南美乡,预计整合项目资金达3.5亿元以上。
经过不懈努力,南美乡经济社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道路实现通畅,村组道路基本实现通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基本解决,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产业转型新路径
坚持“长、短、特”结合,发展特色产业
“过去,南美是贫穷的代名词,聚集了所有贫穷的要素,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合力建设,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路网通达。”南美乡党委书记梅建军说,南美乡在产业发展上突出一个“特”字,在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对一些新兴产业进行探索,“南美乡整个产业发展基础好,未来发展后劲非常足,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美丽家园建设已经全面推进”。
“我们现在犁地用上了‘气死牛’,比过去用牛要快多了。”多依村村民罗志雄口中的“气死牛”就是微型耕作机,是在政府每台补助1200元的基础上购买的,如今,多依村已经购买了16台,“犁烤烟地、玉米地非常省人工。”罗志雄说。
南美乡坚持“长、短、特”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长”抓核桃、畜牧、林下生物药业、拉祜风情旅游业,“短”抓烤烟、油菜、茶叶传统产业,“特”抓蓝莓、玛咖、魔芋、水果樱桃、冬桃、虹鳟鱼等特种特养产业。
充分利用南美乡丰富的原始森林、高山水系、高山草地等自然资源,独特的水文气候资源,原始、生态、独具特色风貌的人文资源,将南美建设成集牧场养殖、生态观光、山地运动、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庄园式原生态产业观光旅游开发区。
同时,南美乡在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村头村尾、田头地脚等空地广种西南桦、旱冬瓜、水果樱桃、红椿、香椿等花木、果木、经济林木等57万株,实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
记者 李春林 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