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光大“云品”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5-10-10 09:40:0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根基:立足优势提档次

云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长久以来,生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衍共生,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文化融合、交流迁徙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了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民族文化烙印清晰,地域特色浓厚,是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的天然博物馆。

近年来,云南借助不懈的创意创新创造,发掘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涌现了一大批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村落、企业,增强了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特别是德宏傣族、楚雄彝族刺绣、建水紫陶、傣族织锦等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在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农民创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在楚雄就有100多家专营彝族刺绣的企业,这些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产品因搭上“产业快车”,都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同时,这些优秀的企业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完善产业体系和优化市场的重要作用。通过国家专利认证的武定民族工艺品牌“小花猫”系列彝绣产品,因做工精细、构图精美、色彩艳丽、韵味十足,畅销东部、南部沿海发达地区,走俏欧洲、东南亚市场,彝绣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800万元,广大从事彝绣的妇女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纵观全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历程,楚雄的刺绣发展只是这个产业蓬勃发展的典型缩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进一步强化产业意识,注重规划引领,思路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抓实园区,抓实企业,打造创意、设计、生产营销产业链,文化产业每年保持20%的增长幅度。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西部前列,全国中上游水平。在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十个门类当中,增值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工艺美术品生产业和文化信息传承服务业。这五个门类增加值的总和,在全部门类文化增加值中超过3/4,是我省文化产业的支柱。

立足云南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云南在全国首家制定实施了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包括金属工艺品,木雕木刻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石雕石刻工艺品,布类工艺品在内的“金、木、土、石、布”五个门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业。目前,云南正在向着打造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在奋斗。

今年,省委、省政府制订了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将对工艺美术大师等技能人才提供相应待遇和扶持发展具体办法,通过人才培养和优势转化,加强产业做强做优。而“十三五”期间,云南将加快形成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

(记者 刘晓) 

责任编辑:唐莉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