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铭刻在乌蒙大地的坚强奋进
      发布时间:2015-08-03 11:47:0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最近生活怎么样了?”“书记进来坐坐呀,看看我们刚买的新电视。”火德红镇党委书记臧尔方,是出现在群众眼前最频繁的 “老熟人”。苦和累换来了群众重新绽放的笑容,看着渐渐成型的新家园,臧尔方只有两个字:值了!

恢复重建中,灾区干部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要对得起”!要对得起逝去的亲人,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关怀,要对得起爱心人士的无私援助,要对得起所有受灾群众的信任。“要对得起”,是鞭策也是力量,让他们一刻也不能停歇。

职能部门有责任、各级政府有任务、参建企业有担子,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灾区党员干部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这份满载汗水的成绩单,为灾区群众托举起希望的明天。

一幅美好愿景正在呈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生态改善、设施改进、经济发展,让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为灾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信心与希望,坚韧与奋进,自立与自强,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强音

高山被地震的巨大能量猛然削去一半,在红石岩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支离破碎的山体、严重垮塌的土层,灾难的可怖在这里纤毫毕现。

2014年10月6日,经过昼夜奋战,红石岩堰塞湖完成泄洪,水位降至正常,李家山村、红石岩村等四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们回到这里,抢救残余物资。

山脚,是曾经的家。那里江水滔滔,田园环绕,有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关于祖辈们的记忆,一切曾是这般美好。故土难离,绵延数百米的人群里有人情不自禁流下热泪,哭声在峡谷间回荡。

这是最后的告别。转过身擦干泪水,就要开始一砖一瓦重建新的家园。

贫瘠而多难,似乎是这片土地的主题,但坚强,却是它永恒的底色。

大平社村民李世慧一家人在新家里度过了今年的春节,尽管房屋还待完善,但只要有家和亲人,就有了温暖和归依。

大平社和营盘村村民不仅是灾区群众,也是堰塞湖移民,火德红镇将他们进行集中安置。比起过去的半山腰,这里交通方便、紧靠集镇,刘世莲开起了小卖部,刘凤益谋划起新的生活。整个安置点105户民居已经全部新建完毕,90%的家庭搬入了新家。

苦难,磨砺出一个民族坚韧的精神力量;坚强,成为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选择。

再次见到陈召学时,他哑着嗓子招呼我们,一年前的一头黑发已是半白。地震中,龙头山镇老街社区房屋几乎尽数垮塌,各家的宅基地难以界定。支书陈召学带着12名德高望重的群众代表寸寸丈量,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接受统一规划的安置重建方案,创造出恢复重建的“老街模式”。

做在前、想在前、抢在前,光明村积极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民房恢复重建完工逾90%,新的进村道路已经修通,引水工程已经完工。这里重建户最多,重建任务最重,却创造了重建最快的“鲁甸速度”。

受灾最重的龙头山镇,几乎每个家庭都充满苦痛记忆,许多干部群众在地震中痛失亲人。

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从地震发生至今一直在灾区忙碌着,一年之后的他和当时没有变化:一头乱发、满脸泥灰,浑身上下透出浓浓的疲惫。

这场灾难,夺走了唐正云37位亲属的生命。让他坚持至今的,是心中的感恩:“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感恩群众的支持,没有他们,我无法走到今天。”

用信念支撑前行,用行动回馈大爱,用温暖弥合创伤。

64岁的谢维礼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亲人,每个思念的夜晚都是他最难度过的时段。但每天,他依然会上山侍弄花椒树,期待着今年的收成。

他的坚强,不仅是山里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更来源于强大的国家力量支撑。

1974年,谢维礼参与大关县地震救援,由于条件有限,救援推进极为艰难;40年后再次经历地震,切身感受到了及时有力的救援、高效有序的物资发放,这巨大的变迁背后蕴藉着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巨大能量。

谢维礼主动挖掉了一片辛辛苦苦种下的花椒树和核桃树,为重建让路。“就想大家尽快搬进新居,重建家园,有党和国家在,我们就有信心。”

有物质层面的重建,更有精神维度的重塑。“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加快恢复重建步伐”;“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坚定信心争一流,不达目的誓不休”……灾区随处可见的标语,是决心,更是担当。

又到一年收获时节,花椒的辛香在灾区充盈。这是旺盛生命力的味道,也是新家园希望的味道。信心与希望,坚韧与奋进,自立与自强,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强音。

只要精神不垮就能再度站立,只要戮力同心就能重建家园。强大的中国力量、不灭的抗震精神,正引领灾区人民穿过灾难,走向新生。

记者 徐体义 何侃 乐志伟 谭雅竹 蔡侯友 谢毅 沈迅 张明磊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