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大补懂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新貌。通讯员 毛虹 摄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期望殷殷,鼓舞人心。一年多来,云南重新审视城乡新价值,多了清醒和自觉,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历史传承和文明保护,更加关注城乡规划建设统筹,更加关注村寨质量城镇特色,更加关注产村相融产城融合,更加关注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共同繁荣,在推进城镇化中守住美丽乡愁。
美丽乡村建设
彰显田园本色和现代形态
2015年,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全局性意义和作用,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楚雄彝族自治州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全州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达到28.5亿元,建成一批 “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的美丽宜居乡村。临沧市已建成美丽村庄187个,实现了31万户民居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占全市总农户数50万户的61.35%。大理市坚持每年从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建成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415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80%,受益人口达到25.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85%。
一年来,我省加紧编制《云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各州市正对接全省行动计划,抓紧编制州市、县(市、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划,做到省市县三级规划纵向贯通。要从区域上实现规划全覆盖,确保覆盖全省12065个建制村和相关自然村。
一年来,我省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统筹城乡、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联动群廊”的总体要求,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完善城乡规划保障措施,统筹考虑城乡增长边界、生态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线,注重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城乡规划的特色品位。守住生态底线,守住风貌特色底线,守住文化传承底线,努力使城市、城镇、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
产业经济统筹
加快高端引领和产业联动
产业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产村相融才能带动农民增收,突出产城融合方能实现以产兴城。
一年来的城乡统筹,云南始终坚持产业强村、产村相融,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农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始终坚持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着力优化产城空间布局、完善提升设施配套、提高改善居住环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安排产业、人居、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充满活力的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功能格局。
临沧市临翔区采取整合一批项目、培育一个产业集群等措施,使落后的南美乡蝶变成美丽家园。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拉祜族美丽乡村时,南美乡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万元山”、“万元田”、“万元人”产业发展规划,“长”抓核桃、畜牧、林下生物药业、拉祜风情旅游业,“短”抓烤烟、油菜、茶叶传统产业,“特”抓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及特色养殖,发展台湾长寿仁豌豆、滇重楼等“订单农业”,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经营无企业带动、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腾冲市重点打造和顺、固东、猴桥3个省级特色小镇,滇滩、曲石、界头、马站乡、荷花5个市级特色小镇及打造界头现代农业示范、滇滩云峰SPA疗养、马站火山休闲度假、腾越东山英伦风情、腾越绮罗侨乡文化等10个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市级特色小镇。通过从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推进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向特色小镇倾斜,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大力提高居民收入。
制度机制统筹
推进改革攻坚和实践创新
针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云南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规划。
今年我省出台了《关于科学开展“四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试点工作。目前,各地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下一步将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尽早实现每个县(市、区)“一个规划、一张蓝图”。
保山市为有效探索城乡统筹的解决途径,破解普遍存在的城乡分割、互不融合的问题,在规划定位上首先明确这不再是乡镇、村庄规划,而是城市的一个片区规划,承接城市的功能疏导和分散,明确要求规划要提出撤村建居的思路,避免产业布局、城市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安排城乡“两张皮”的做法。
昌宁县田园镇右文社区的规划明确提出迁村并点、城增村减的思路,提出了山区30户以下的小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向社区中心村集中的思路、目标。施甸县姚关镇摆马村也提出了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和安置区,实现山区居民向中心村聚集的思路。这些思路和措施使村庄规划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发展成果统筹
注重城乡均衡和优质公平
“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一年过去了,习总书记的话仿佛仍在耳边。一年来,云南更加注重推动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腾冲市将腾越、和顺、中和、荷花、清水、北海、曲石、马站乡8个乡镇行政辖区范围纳入城市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面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市和周边乡镇协调发展。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通过产业带动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138元增加到2014年的7352元,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红利。家住者东镇马邓村的王荣发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他经营着一家小百货店,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现在在政府的扶持和全家人共同努力下,他家依托地方资源特色,建起了茶厂。如今,子女先后在城里买了房,也有了不少的积蓄。
发展成果不一而足。当前,我省正以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做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雍明虹 茶志福(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