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企入滇 滇品入沪
经贸合作全面深化
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摆上上海市民的餐桌,上海的企业家们入驻云南大展拳脚,这是现在沪滇亲密关系的生动体现,也是双方关系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
2015年,沪滇双方开展互访交流和经贸活动愈加频繁:6月南博会期间,上海代表团与我省签订高新区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绿地城市综合体等投资合作项目19项,总投资268亿元;7月,上海商务暨新沪商联合会代表团与我省企业签订20个战略合作项目;9月下旬,云南代表团赴上海举行沪滇经贸合作座谈会和PPP项目推介会,双方企业签署了52个项目合作协议。
云品入沪、云菜入沪推进速度加快。去年,汇聚滇商信息、展示销售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云品中心”在上海环球港正式揭幕运营,2015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达成供销合同及意向金额超过10亿元,而上海滇菜餐厅已发展到80余家。
据省扶贫办统计,20年来,沪滇经济合作累计实施项目近2000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645.8亿元,光明食品、金茂股份、上实发展等一批大企业来滇投资,实现了由单一技术转让、营销合同向以资金为纽带的并购重组、技术协作、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发展。
20年间,上海市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4.44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558项,培植了以光明集团云南石斛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和产业帮扶新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单一产业培植到发挥优势、规模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扶持转变。
经济合作快马加鞭,民生帮扶成绩斐然。20年来,上海还投入帮扶资金10.38亿元,实施了3398个民生领域帮扶项目,实现了由援建希望学校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有12批1155名骨干教师赴滇支教,帮助培训教师9万多人次,上海24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云南24个县级医院。他们把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理念带到了云南,同时收获了满满的云南情谊,不少人发出 “一次云南行,一生云南情”“支援云南一次,关注云南一生”的感慨,回到上海后仍旧惦念牵挂着云南的发展。
心怀感恩 携手共进
情深谊长共谱新篇
一条长江水连着两地人,一条支援路连通两地情。
20年过去,沪滇帮扶合作已由刚起步时上海单向帮扶云南,拓展为在对口帮扶框架下沪滇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由最初政府间的援助行为为主,拓展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再发展到包括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多形式、宽领域广泛参与,成为全国东西部协作的亮点。
怀着感恩之心携手共进,下一步,围绕云南省到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沪滇双方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本着“上海所能、云南所需”的帮扶原则,充分发挥沪滇对口扶贫协作机制平台作用,建立精准对接机制,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在现有上海市区(县)对口帮扶云南贫困县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我省脱贫攻坚重点州市,推进上海市区(县)与云南省重点州市所辖的贫困县结对。同时,进一步突出教育卫生领域的援助,全面开展两省市中小学、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和更多上海三级医院的对口支援;进一步拓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大力实施“云品入沪”工程;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的空间和领域,深入推进“沪企入滇”工程;进一步强化智力帮扶和就业援助,加大两省市干部挂职交流和锻炼培养,推进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交流与引进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工商联、沪滇合作促进会、商会、企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交流合作,推动沪滇民间交流交往,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激发沪滇帮扶合作创新活力。
(记者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