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帮助残疾人济生活之困、排工作之忧、解发展之难。
填补短板
社区服务逐步优化
2013年7月23日,兰坪县正式启动CBM(克里斯多夫国际防盲协会的英文简称)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来自各乡镇及县残工委成员单位的60多位社区康复员从残疾人社会融合发展、社区康复等几个方面认真学习了国际社区康复工作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这是我省在优化社区服务、拓宽残疾人事业服务渠道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我省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工作经费不足、队伍素质不高、自治功能不完善等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对此,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从政策体系、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干部队伍和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2008年至2013年,中央和省共投入3.9亿多元,资助建设了2000多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各级民政部门逐步建全覆盖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社区救助机制,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基础医疗诊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残疾人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着力帮扶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完善体系
特殊教育持续发展
“对于能够适应普通教育教学的残疾儿童,安排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于无法适应普通教育教学的残疾儿童,安排到特教学校就读;对于有受教育能力但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到校学习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将送教对象列入特殊教育学籍管理……”谈到临沧市多形式安排入学时,该市残工委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近年来,我省积极健全和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普及9年义务教育为重点,逐步向学前教育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延伸的格局。据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介绍,按照国家要求,我省纳入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的学校共有64所,到去年底已经建成并开始招生的学校有53所,预计到今年9月,余下学校将全部建成招生。至此,以这些学校为依托,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都将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特殊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师资是关键。除了努力提高特教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持续对特教教师、转岗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我省还积极支持高等院校开办专业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2012年,临沧师专开办了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在校生56名;去年9月,昆明学院招收了45名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填补了云南省高校没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的空白。两三年后,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充实到我省特殊教育事业中,在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管理工作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