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常说“困难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日前,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结分析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正视产业发展“短板”,寄望以改革创新举措催生全省林下经济的葱茏勃发。
话题
在探索广大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新路径的过程中,不少乡村已通过精彩转型结出硕果,但与此同时,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也从林下冒出。山区面积占94%、森林资源丰富的我省又将如何做好这篇林下文章,盘活云岭万重山?
林下找“财路” 山间建“银行”
8月间,是寂静林海里最热闹的季节,林海深处听得见药、菌、花、果、菜生长的声音……就在这个季节,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村70多岁的杨有济老人钻进自家的山林,俯身扒开一堆松毛,两朵肥厚的松茸露了出来。老人高兴地说:“这就是钱,三四百块一公斤。”山洼那边,村民杨元英看着青木树下蓬勃生长的续断,说着自己刚刚卖出高价的重楼满心欢喜:“以前,村里人以砍树为生,现在找到了林下种养的新‘财路’,大家都不再砍树了。”
海拔2485米,高寒冷凉的海棠洼在12200多亩的林地里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护好森林,让林子里长出优质的松茸、块菌,在林下种续断、重楼等中草药;养猪、养鸡、养羊,搞“农家乐”发展山林旅游业……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56元,走出了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新路。
从重资源利用、轻生态保护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生态改善与林农获益的“双赢”之路转变,农民以林地空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为依托,搞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蜂同生共长,形成了林、农、牧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
在玉龙县鲁甸乡,通过“土地租赁,劳务挂钩”的方式,形成了“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资金向优势产业集中、种植向适宜地区集中,政府服务工作到位”的“三集中一到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乡林下中药材种植生机勃勃。而玉龙全县林下药产业的产值突破了亿元,95%的农户在林下种药,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同时,滇重楼、珠子参、独定子等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药资源得到保护和利用。林下经济的商机吸引工商资本的目光,大批企业进山入林,成为带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领头羊”。
目前,全省401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中,有300多户参与林下经济发展。西双版纳天源石斛种植有限公司走出了石斛野生仿野生种林下立体种植模式——树上种植石斛,树下种金银花和重楼,2013年,石斛产值达2000万元。泸水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以草果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带动3000多农户林下种草果增收致富。
创新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引领,全省林下经济的产业规模在壮大,截至2013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000万亩,主要产品产量达700万吨,实现产值600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35%,成为山区经济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