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财富 > 正文
泸西畜牧业的生态循环路
      发布时间:2014-04-18 10:17:0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泸西县始终坚持着生态适应性和环境综合性这条万物生长的规律。从2008年开始,该县就在海拔1300米至2100米不等的山区,创建了多个牧草自然种植和试验观察基地,从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引进良种试种,在其自然生长中进行观察论证,然后挑选出环境适应性强,较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品种推荐给农民和企业,让农民和企业在培植畜禽产业的过程中获取简单实用的生产技术和营养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畜禽饲料等。掌握简单实用的技术后,在低海拔地区,每年秋季收割水稻前,农民们会把精选来的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光叶紫苕等牧草籽撒在阴凉潮湿的稻田里,让其自由地生根发芽。待到入秋后两三个星期,稻田里就长满了绿油油的牧草。从秋末到春季,这些各类营养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生态型牧草就是牛、羊等牲畜鲜美的饲料。

而在土壤较为贫瘠,昼夜温差较大,地表炙热干燥的丘陵和高海拔山区,农民们常会把三叶草、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等耐旱易生的牧草当作涵养土壤水肥,抵御山地石漠化、荒漠化和解决牲畜饲草的主要原料。

每年冬春四野枯焦的季节,走进泸西的午街铺、旧城、中枢、白水、金马和三塘等几个山乡,在一座座葫芦形的山头或腰子形状的坡地上,覆盖着一层翠绿色的牧草。这些牧草,像大地和群山的被子,严严实实地遮蔽着往年干渴的土地,调节着地表的昼夜温差,与地上地下微小的生物、阳光、雨水和过往的水蒸气等构成一套活生生的生态净化及环境保护系统,既提供了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草,又让土壤免受风雨侵蚀和太阳长期照晒等造成的扬尘、滑坡、坍塌、沉陷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进入夏秋两季,随着小麦、蚕豆、玉米和荞类等农作物成熟归仓,应对几百万畜禽口腹的需求,无论是高寒山区的农民还是城郊坝区的农民,他们都会把尚处青绿状态,并未木质化的秸秆或卖到大大小小的农场,或自家留用,将它们粉碎贮藏进专门的池窖和库房里,待其发酵后,作为饲养在厩里畜禽的口粮,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