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永善打造富民强县绿色经济带
      发布时间:2014-03-27 11:35:4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依托品牌优势 做好增收文章

以提质、增产、增收、增效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其他新型经合组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让永善农民尝到了甜头

“我家有山地15亩,这几年的年收入咋个说也不会低于10万元,自从有了生产用水后,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改种经济林果,全社59户人家都住上了新楼房,在县医院当医生的儿子、儿媳要接我去县城生活我都不去。”谈起村里的变化,现年60岁的詹光培一脸的自豪。

詹光培是黄华镇青杠二社社长,他说,自从2001年云荞水库的水引过来后,在县农开办的指导下,他带头修小水窖,架喷渠管道,将自家山坡地改种脐橙、花椒、枇杷等经济林果,投产后第一年收入就达到两万多元。通过10多年的努力,全村已建起喷渠池500多口,种植脐橙300多亩,砂仁200多亩。

由于不施农药,青杠村种出来的水果不愁卖,果子还挂在树上,老板已经找上门收购,村民们种植经济林果户均年收入不下5万元。富裕起来的村民们有的办起了酒厂,有的跑起了运输,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干脆自己当起了营销老板。2009年,为帮助村民解决发展产业资金周转困难,由村民自筹资金6万余元,政府投入10万元,成立了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理事会,村民选举詹光培担任会长,管理互助资金。现在,资金已经发展到近30万元。在詹光培的带领下,青杠村民靠发展绿色经济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小康生活:一栋栋青瓦白墙坡屋顶楼房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绿树丛林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和每个地块,城里人有的电器家家一应俱全。

詹光培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还有一个新变化,那就是轿车和农用车辆多了起来。村里人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车子开到家门口,水渠里的水引到了田地里,干农活牵着水管就能灌溉,这样的日子城里人看着就眼热。

青杠村仅仅是永善县广大农村群众依托品牌优势,做好增收大文章的小小缩影。

随着“溪洛渡”牌魔芋精粉获得有机食品和日本JONA双项认证,白魔芋精粉、山珍花椒通过云南绿色产品认证,马铃薯等8个农产品通过云南无公害认证,溪洛渡花椒、马楠半细毛羊通过云南产地认证。永善县在靠山吃山中,响亮地打出了“特色牌”、“绿色牌”、“有机牌”,让群众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发展绿色经济带,依托品牌优势,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好群众增收这篇大文章。”安志强告诉记者,永善围绕优势和特色两篇文章,按照产业园区化的要求在规模、特色、品牌上下工夫,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推广,建立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流通体系,加快地理标识、品牌注册、产地认证工作,统一永善特色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扎实抓好全县已登记注册的23个农民专业协会和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引导产业逐步走向“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在推动农产品走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路子上,永善在大力扶持县内天山食品、琪隆经贸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又成功引进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在细沙建设山野菜加工厂,重点解决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大,经营管理粗放,精深加工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产业瓶颈。

今年,戈昌武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将持续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植核桃、花椒、竹子、魔芋、脐橙、枇杷、苹果等高原特色农业43.8万亩,全力打造一批县乡村特色农业基地和示范样板;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突出抓好黄华桔园、溪洛渡玉笋、务基白胜、五星红元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的山地畜牧业,以家禽养殖为重点的短平快产业,稳步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推动农业多区位、多元化发展;加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识的申报力度,统一农特产业品牌,扩大“金江花椒”、“金江魔芋”、“金江脐橙”等农特产品影响力;力争新引进和扶持2至3家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依托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绿山富民强县目标。

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周兴文 唐远超 文/图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