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篇
创新机制,为教育腾飞插上翅膀
“唯有改革,才有出路。”这是会泽县教育局局长陈加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会泽县立足实际,狠抓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校长考核选聘或公开招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实施方案》《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等文件,从政策上、经费投入上、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让会泽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实现了从“原地踏步”到跨越式发展。
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曲靖市率先撤销乡(镇)教办,成立乡(镇)中心学校。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学校(幼儿园)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校长聘任、教师调动均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到了人权、事权的统一,避免责权不分等扯皮现象。将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统一由县级发放,建立起了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按时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
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长聘任制。校长由学校推荐,县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共同考核,经县教育局党委行政会议研究任命。校长任期届满后由县教育局从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续任校长。对学校班子成员任职年龄作出规定,各乡(镇)中学、中心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园长)、支部(总支)书记任职年龄不超过55周岁;中学、中心学校、幼儿园的副校长(副园长)、副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处(室)正副主任任职年龄不超过48周岁;完全小学校长任职年龄不超过45周岁,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进退机制,让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及教辅、后勤岗位,明确岗位目标、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考核办法,严格聘任程序,优胜劣汰。实行绩效分配制。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着力推进投入体制改革。建立了“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非义务教育以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学方式,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2008年,通过“民办公助”形式,由会泽企业家投资2亿余元,建成占地面积203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120个教学班的茚旺高中,扩大了会泽县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为会泽县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县人民政府无偿提供土地,由新月幼教集团投资570余万元,按省一级一等幼儿园标准,新建了占地面积2316平方米、办学规模为16个教学班、可容纳480余名幼儿就读的博文幼儿园,合理配置了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此外,动员社会力量新建(办)民办幼儿园40余所,全面扩大全县学前教育办学规模。
着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会泽县教师队伍庞大,大部分教师在山区或半山区工作,生活环境差,住宿条件差,多数教师希望在县城拥有住房。为满足农村教师城区住房梦,县教育局多方协调,在县城西边征地152.3亩,建成了价格低廉、质量优良、配套设施齐全的教育小区。并在全县24所学校建设700余套廉租房,在11所学校建设144套公租房,有效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通过筑巢引凤,切实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愿意安心留在会泽,为会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管理篇
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办学的“生命线”。会泽县紧紧抓住这条“生命线”,在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上下工夫、出实招。
注重配齐配强师资力量。为切实改变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会泽县直接到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院校招聘教师(免笔试),为全县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招聘教师近2600余名。同时,开展教师阳光招聘工作,新教师的安置严格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自主选择岗位;申请调到县城工作的教师须参加统一组织的调动选拔考试,并邀请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做到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目前,全县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8561人。绝大多数教师长期扎根农村基层,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涌现了2013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会泽七子”、 优秀教师陈加海、刘益刚等先进典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既然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切实为学生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会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茚旺高中的70后老师王怀成信心满满地说。
注重提高师资综合能力。在校长和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一评三考”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对校长和教职工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从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校长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任职,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先树优、岗位聘任、绩效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长效机制,加大对教职工德、能、勤、绩的考核。组建了900余人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定期撰写教研论文、交流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搭建了平台。注重抓教师培训,每年组织教师7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会泽讲学、指导。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开拓教师视野,丰富教学经验,切实增强教师综合能力。
狠抓教学精细化管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和研究,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不断进行教学交流,强化备、讲、批、辅、考等教学环节管理的基础上,启动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指导各学校积极向课堂要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年,高考上线率100%;本科率84.83%;重点大学上线1037人;600分以上人数358人, 15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了贵州等周边省份地区600多名学子前来求学,形成了由过去本地学生走出去求学变为外地学生到会泽求学的“回流效应”。
注重学生德育培养。狠抓德育课程教学及在学科中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等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活动,全县师生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提高,良好行为习惯明显养成。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鼓励各学校成立文学社,书法、摄影及音、体、美兴趣小组等各种社团,认真开展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实验高中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培育特色,坚持德育工作系列化、校本培训精细化、学生培养全面化,实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实验高中校长李寿鼎一语道出了该校的成功秘诀。
记者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