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弥阳镇城关社区北门新村的一条小巷内,看到一扇斑驳的铁门,就到了李柏芝的家。
小院里两间平房、一棵柿子树,干净平整。李柏芝热情地迎我们到新房门口落座。说是新房,却已是27年前建盖的。低矮的客厅约摸40平方米,一张破旧沙发、一张木桌,一台不大的电视,再无其他。
对于我们的突然造访,妹妹李荣芝显得很不安,她赶忙上前安抚——
18岁的“妈妈”
1968年,妹妹因持续高烧导致智力终身停留在5岁,为了让爹妈少些操劳,李柏芝担起了照顾妹妹的重任
1968年的一天,5岁的妹妹李荣芝突然发烧哭个不停,在县医院打了很长时间的吊针才有所缓解。一段时间后,家人发现李荣芝的反应似乎变得迟钝了。父亲慌了,带着女儿辗转开远、昆明的大医院求医。诊断的结果,给这个原本幸福的4口之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因为持续高烧伤到了脑神经,孩子智力终身恢复无望。
“才半个月不到,看着爹妈一下子老了很多。我想我能够为妹妹做多少就尽量做,这样爹妈就能少苦一点。”李柏芝照顾妹妹的日子便这样开始了。
那时,由于田地还没有包产到户,全家人都得出去抢工分。为了完成每月下达的工分数,每天天不亮,李柏芝就起床了,给妹妹穿衣、穿鞋、漱口、洗脸、梳头,打整完毕后,把妹妹抱到田埂上,开始忙活农活。
“活计再忙,李柏芝都时不时看看小妹,给她喂水喂饭。”“休息的时候她就捉蜻蜓、逮蚂蚱,逗妹妹玩,还会给她唱歌。”“她小妹大小便不能自理,但是柏芝不嫌她脏,经常帮她换洗粘到大小便的衣服裤子、床垫、被子,打扫弄脏的板凳、地板。”“尽管荣芝得了病,但总是被她姐姐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从早到晚,柏芝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就像是她妈妈一样。”李柏芝对妹妹的悉心照顾,给老邻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说起,大家都夸赞不已。
22岁的“新娘”
1972年,到了婚嫁年龄的李柏芝,对前来提亲的人只有一个条件——要跟她一起照顾妹妹
转眼,李柏芝22岁了,到了婚嫁的年龄。对于提亲者,李柏芝有个条件:男方要上她家来,和她一起照顾妹妹。为此,很多小伙子都知难而退。
宋藤江的出现,给李柏芝的家庭带来了希望。李柏芝对父母的孝顺、对妹妹的关爱令在弥勒养路段工作的宋腾江十分感动和佩服,同意了招亲的条件。婚后,丈夫一直信守诺言,下班回家,都帮助李柏芝一家一起干活,李柏芝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来照顾妹妹。虽然条件艰苦,可一家人同心同力,日子越过越有了滋味,4个孩子也相继出世。
然而,这个大家庭再一次遭遇了打击。1990年,李柏芝母亲、丈夫相继患病,不久便离世了。
因为还不满50岁,李柏芝没有从丈夫的所在单位领到遗属困难补助金。全部家庭收入来源只能指望四亩多田地里栽种的稻谷、玉米,家里越发拮据起来。
那时,李柏芝最大的孩子也不过10岁,父亲已75岁高龄,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李柏芝一人身上。而最令她担忧的还是妹妹。李荣芝的情况不见好转,几乎不会说话,也没有任何自理能力,需要有人随时看护。李荣芝无论遇到什么,“姐姐”是她唯一能说清楚的话。
对李柏芝来说,放弃妹妹,能让她有时间找一份全职工作,更好地供养孩子、父亲;而继续照顾妹妹,则意味着她无法长时间外出工作补贴家用,也意味着她将付出更多的心力。
李柏芝选择了后者,她告诉妹妹:“姐姐在,不怕。”
“那时候可真难啊!”回忆起那段时光,李柏芝不由感叹。
妹妹的医药费对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最后实在没条件,她家娃娃就不能读书了。”同村的汤苓告诉记者。听到这里,坐在一旁的李柏芝没有说话,微微低着头,发灰的眼睛变得更加模糊,像是晕起了一层雾。
63岁的“老妈”
2005年,妹妹被列为低保对象,每月能够领到120元补助,然而长期的操劳让李柏芝身形消瘦、一身是病
令李柏芝宽慰的是,对于无奈辍学,孩子们并无怨怼。母亲对小姨的呵护、关爱,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家娃娃从小就懂事,大的帮着去田里做农活,小的在家做饭照顾爷爷、小姨和弟妹”,同村村民郭丽赞赏地说。
如今,李柏芝的4个子女均已长大成家。“他们打零工手头挣钱不多,我跟他们说就不用顾我了”。但是多年以来,大儿子每个月支付给母亲、小姨的赡养费却从未间断过。小儿子也常陪母亲、小姨看病检查身体,承担起老人的医药费。女儿、儿媳则不时给两位老人添置新衣新鞋。
“孙女跟我说,奶奶,那天你不在家,是我帮二奶奶穿的衣服。”说起6岁的小孙女,李柏芝开心地笑起来,露出了仅剩的两颗门牙。
尽管女儿、儿媳都提出能够照顾小姨。但多年以来,每晚睡觉,李柏芝仍一直将妹妹带在身边。
追问之下,她才道出原委。智障的妹妹每天总要把石子、泥沙放到床上,每晚睡觉前李柏芝都得把床铺重新打扫一遍。因为妹妹害怕蚊帐,她只得将蚊帐取下。由于家里离田地近,蚊虫多,蚊香起不了多大作用,李柏芝夜里总被蚊虫叮醒。“最主要是小妹睡觉不老实,冷不丁地睡着了会挨她打一下、踹一脚”。
“你这样根本睡不好啊。”听着李柏芝的诉说,大家唏嘘不已。
李柏芝却淡淡地说:“都习惯了。小妹生病是最难过的,咋个还能跟她计较”。心细的她,不愿给孩子们增添负担。
2005年起,李柏芝所在的弥阳镇每月给她提供200元的生活补助。妹妹李荣芝被列为低保对象,每月能够领到120元补助。逢年过节,县里、镇上、社区领导总会带来油、盐、米、被来看望。9月,李柏芝被评为“感动弥勒市十大杰出人物”。对于这一切,她很感激。
今年,李柏芝63岁。长期的操劳让她身形消瘦、一身是病,经常手疼、胃疼。
采访结束前,记者询问李柏芝还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她摇了摇头。待我们起身告别即将离开时,李荣芝佝偻着背,快步追上来,笑着说了句:“谢谢大家还记挂着我们。”
(记者 程玉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