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今日视点 校园罚款是与非
      发布时间:2013-12-17 10:28:3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谈对策 教师责任感是关键

对于受教育阶段的孩子,以罚代教好还是不好?对此,教育主管部门立场很坚定。省教育厅德育处负责人说,这种行为决不能姑息,一旦查实坚决严办。而儿童心理学专家邢晓川也认为,罚款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采用罚款的方式来规范学生行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下下策,这种措施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大过正面影响,非常不可取。

邢晓川认为,从她与学生多年接触的经验看,罚款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老师罚款数额一般都不大,最高不超过10元。对多数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个很大的数目,因此被罚时有点不疼不痒,甚至会反抗会厌恶。而如果罚款数额加大到50元左右,学生会紧张并有所改变,但家长会反弹会生气;二是对学生在校活动进行罚款,会对其心理状况产生影响,降低这些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渐渐失去自尊和自信,甚至影响其社会交往。所以,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精神的帮助而忌引入物质的惩罚。

那为什么老师愿意选择罚款的方式来约束学生行为呢?对此,邢晓川解释说,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使很多老师有了职业倦怠感,名校老师尤盛。当遇到问题时,老师们普遍想的不是分析原因找到起火点去灭火,而是采取最快捷且不费力的做法——罚款。可以说,这是大压力下老师们不得已采取的笨办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若老是采取罚款的方法,师生矛盾一定会激化。邢晓川认为,罚款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一部分学校或教师在面对教育新形势时的无力感,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

记者 熊燕 实习生 黎永兵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