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地方志办主任
公车私用被免职
今年7月25日至28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冯云,私自使用本单位一辆云G牌号的白色公务越野车,携带家人从蒙自出发到大理游玩。在大理古城,冯云驾驶的公务车因违规在步行街上行驶被当地管理人员制止,由此引发围观,被网民用手机拍照后上传到网络曝光,置疑公车私用。
事件发生后,红河州纪检监察部门高度重视,随即介入调查,确认网上反映的“红河州志办主任冯云假期中公车私用”情况属实。8月10日,经红河州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冯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其红河州志办党组书记、主任职务。
冯云是我省宣布清理整治公务用车违规行为以来被处罚的第一个官员。
市民热议“车轮下的腐败”
“我举双手赞成整治公车私用!”交通协管员刘亚文说,他在昆明市北京路上协助交警指挥交通,不时会遇到一些公车驾驶员强行并道不服从协管员指挥,他上前制止时驾驶员伸出头说我是某某部门的。“有一次制止一辆轿车强行插队,驾驶员跳下来对我吼道:‘我在执行公务!’而我分明看到车上坐着老老小小几个人,怎么可能是执行公务?再说了,执行公务也应该遵守交通法规。”
“昆明交通太堵了,如果公车能够减少出行势必缓解拥堵。”出租车司机王玉清说,政府花了那么多钱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倡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是否也考虑倡导政府职能部门少用公车,多坐公共交通办事。“其实算下来,乘坐公共交通比开公车节约时间和能源,没有必要摆那个谱。”
云南说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鲁笛认为,政府应建立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约束公车私用、公车滥用、公车铺张、用车攀比现象,惩治“车轮下的腐败”关键在于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公车私用问题。应建立醒目的公车识别标识,让群众一眼就能认出,以方便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从各部门在网上公示的‘三公经费’开支情况看,公务用车修理费开支过大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应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