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反四风]压缩“三公经费” 接受社会监督
      发布时间:2013-12-13 11:08:5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明察暗访】

念好“紧箍咒”不碰“高压线”

在“三公经费”整治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因公临时出国等相关规定的情况?连日来,记者在昆明进行了暗访。

自“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吃喝风得到了有效遏制。滇池路西贡码头一带曾是昆明高档酒楼的集中地之一,曾几何时,这里一到吃饭时间便豪车云集。为避嫌,酒楼经营者甚至用自制的纸牌挡住车牌号。如今,这里门庭冷落车马稀,显得格外冷清。尽管是午饭时间,偌大的停车场上空空如也。多家酒楼门前,几位头戴白色厨师帽的大厨和服务员干脆搬把椅子坐着晒太阳。“生意太淡了,没事干。”广东籍厨师阿文说,以前一到吃饭时间厨师们忙得连喝口水都来不及,现在成天无事可干。

“以前酒楼每天要卖几十斤鲍鱼,现在几十天也卖不了一斤。”酒楼经理杨小姐告诉记者,往年一到年末会接到很多单位和部门预订宴席的订单,现在“上门推介都被婉言谢绝”。记者在北市区了解到,几家曾经门庭若市的海鲜酒楼因公款消费减少不得不转行或转让。

在春城路木水花海鲜市场、吴井路和平村海鲜市场,几位做鲍鱼生意的老板证实,由于禁止公款吃喝,他们的生意很难做。

每天下午6时,昆明市公安局机关大院公布陆续回来的公车都停放在指定的位置,车位前标注停放车辆的牌号一目了然。“局里严禁公车私用,大家都不敢碰这根‘高压线’。”小何是该局某科室负责人,他跑到楼上换下警服,穿着便服到单车棚骑上电动车准备去学校接孩子。他说,从局领导到一般民警都遵守这条规矩。在呈贡区昆明市行政中心,各类公务用车整齐地停放在指定位置。下班后,从各部门走出的公务人员或乘坐交通车,或几个约着拼私家车返回城区。为便于公车管理和监督,昆明实行公务用车标识管理试点,首批746套标识已张贴到位,明年将继续扩大公务用车标识张贴范围。同时,严肃查处公车使用违规行为。

“车子越来越难修,明年准备转行了。”某汽修厂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承接多个部门的公车维修,“这些公车一般没有什么大毛病,无非是‘没病小修、小病大修’,所以工时费、材料费收得都高,因为要返一部分款项回去。有些单位和部门年底钱花不完,还会预付一部分修理费,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说到这里,陈先生神情黯然下来,“现在不同了,这些部门来修车精打细算,能修好的零件基本不换,还要先报维修预算审核。”

与公款接待、公车配备使用遭遇同样冷遇的还有因公临时出国,记者分别在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昆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看到,尽管前来办理出入境证件的人不少,但基本都是办理公民因私出国护照的市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警告诉记者,“三公”整治以来,因公临时出国办证的人数大幅减少,究其原因,“除了严格的审批制度、手续外,还与中央、省相关规定有关。”某旅行社外联部经理杨女士告诉记者,由于“三公”整治,已被告知取消了多个出省、出国(境)学习、考察的合同。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