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心理文化地名,即反映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心理文化的地名。
反映思维方式的地名。如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民委员会木当村,独龙语“木当”为仰望,因地处麻必洛河谷,历史上曾有一陌生人在此迷失方向而望天辨向得名。福贡县架科底乡阿打村民委员会干下壳村,傈僳语“干下壳”意为宽阔的地方,因村居缓坡,周围平缓,视野开阔得名。泸水县称杆乡赤耐乃村民委员会阿尼大地村,傈僳语“阿尼”为黄牛,“大地”为睡的地方,意为黄牛睡的地方,以建村前为牧场得名。上述三个地名,反映了历史上当地民族思维方式的直观性、古朴性、生动性。
反映宗教信仰的地名。如迪庆藏族自治州称为神山的地名,含义丰富多彩:德钦县太子雪山南段的“面茨姆”峰,海拔6054.6米,终年积雪,藏语“面”为下看,“茨姆”为藏族女子名,因此峰居于卡格博峰的下段,山形俊美,恰似披发神女,“面茨姆”意为“雪山之神”卡格博俯视着的美女。因神话传说它是“雪山之神”卡格博峰的妻子而得名,这与巫山神女的美妙神话同样动人。“扎拉雀尼”,是德钦县东南部白茫雪山主峰,藏语“扎”为战,“拉”为山,“雀尼”为十二,意为战神十二峰。因神话传说,此主峰是太子雪山东面的卫士,故名。还有“说拉增归面布”,在德钦县升平镇西北部,属围绕在卡格博峰四周的太子十三峰之一,藏语“说”为柏树,“拉”为山,“增归”为凶恶,“面布”为红,意为柏树山上凶暴的红脸神。因神话传说此山峰是太子雪山北面的红脸卫士而得名。“尼用顶”,在德钦县奔子栏镇奔子栏西南面的藏族村。藏语“尼”为神,指神山,“用”为箐,“顶”为上,意为神山上的箐沟。“腊摸腊卡”,在香格里拉县西部五境乡泽木塘村的农地。藏语“腊摸”为女神山,“腊卡”为山顶,意为女神山顶。“采贡”,在珠巴龙河西岸,藏语“采”为游艺,“贡”为梁,意为山神歌舞游艺的山梁。因神话传说当地山神喜欢唱歌跳舞而得名。上述地名反映了人们心目中的山神有俏丽多姿的神女,有勇敢的卫士,有红脸守护神,而且他们也是有情感的,是同人们一样喜欢唱歌跳舞的,这是宗教信仰在地名中的反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美好环境、生态文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