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管好公共财政“钱袋子”
      发布时间:2014-06-16 10:31:2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阳光财政如何更透明

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预决算都要进行公开

伴随阳光政府的建设,群众对公共财政的阳光支出愈来愈关注。直播节目中,网民“0611”就提出问题:“公务卡在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强化行政成本管理、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具体起了什么作用?”还有听众提问,云南如何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

“财政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的公开,是财政改革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刘德强介绍,我省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一是省本级和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都要把财政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同时要求把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的项目。这一措施就是要“让大家看得懂,公布的内容要尽可能细化。”第二个举措是,今年除涉密部门以外,全省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预决算都要进行公开,并且要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到2015年,要实现部门决算按照经济分类公开,就是最细的项目公开。

针对群众对财政支出信息“能看到,但不一定都能看懂”的疑惑,刘德强说,省里采取的第三个举措是今年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凡是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对于大家比较关注的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更加细化,“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第四个举措是制定了《云南省省级财政补助下级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目录》,新增要求公开21项专项资金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扩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公开范围,制定本地区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目录。对于这些公开,省财政厅在官网上专门开设了预算信息公开的专栏。今年2月10日,我省已公布了省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财政预算草案,到目前为止,全省的120个部门已经全部公开了部门预算,有117个部门公开了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

记者手记

惠民政策重在落实

家电下乡补贴没领到、粮食直补少了人头、退耕还林补贴款迟迟不见影子……记者多次参加《金色热线》节目采访,每次都有群众反映基层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不久前,记者参加一次全省性会议,参会省领导指出,下地方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领导甚至对当年省里下发的“一号文件”语焉不详。由此,就不难理解某些惠民政策到了基层难觅踪影的缘由了。

惠民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到基层群众身上,源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的把群众利益当小事,有的对上头的文件原文转发甚至束之高阁,不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具体措施,最终不了了之。欺上瞒下导致群众对政府的一些政策不信任、不看好。

庸政、懒政危害甚大。要刹住“为官不为”、“尸位素餐”的不良作风,必须从严格考核监督机制做起。各地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既要针对群众投诉督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也要对失职、渎职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启动事后追责机制,不能让同一类问题总接到群众反映。不出汗、不红脸、不治病的监督势必会沦为形式,收不到什么成效。

要有效杜绝基层惠民政策不落地,激励与惩罚并重的考核机制也不可或缺。惠民政策的落实工作要列入考核指标,与用人选人相挂钩,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形成激励导向。唯有如此,基层惠民政策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才不至于成为“断头路”。

当然,还得加强政策信息公开,让民众参与到政策执行的监督过程中,推动惠民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记者 左超

责任编辑:曹璐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