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上云南影片大放异彩
2010年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来自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基夺洛村的傈僳族姑娘娜真叶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同台的范冰冰,就连评委会主席吴宇森看完电影也流下了眼泪。让这名来自大山里的孩子站上颁奖舞台的,是由存文学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碧罗雪山》。这一年,《碧罗雪山》一举夺得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等4项大奖,并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学习对象,在北京百老汇剧场放映时场场爆满,其小说原著也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在欧洲发行。
2013年底,同样由存文学担纲编剧的反映云南佤族生活的电影《阿佤山》再次登上星光大道,斩获英国伦敦第五届万象国际电影节“优秀原创故事片奖”、“最佳民族电影奖”,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等多个奖项。在巴黎连续3场的放映会上,法国观众给出的评价是:“这是我们继《五朵金花》之后,看到的中国最漂亮的电影。”
存文学说:“《碧罗雪山》不光是一部原生态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捍卫,在一种强力的内压下,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的肯定。”“无论小说还是电影,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对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关注、理解和思考,如何让故事更精彩、如何通过镜头叙事把故事讲好是需要我们不断琢磨和探索的,但其内核一定是关于精神和文化的东西,比如《阿佤山》中老者对毁坏、对生命体现出的山一般的包容,这种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东西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也可以作为经典世世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