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文体 > 正文
让云南民族电影叫好又叫座
      发布时间:2014-04-08 10:03:1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院线中商业影片“一统天下”

谈到民族题材电影遭遇的市场尴尬,存文学认为,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民族题材电影的编剧和制作者们对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并不熟悉,无法迎合市场口味。“电影的受众毕竟年轻人多,某种程度上说,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就能够获得票房。但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有一个奇怪现象,有的电影拍得很烂,却可以赚得很高的票房。”

“这同时也是一个引导的问题。”在存文学看来,电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编剧和导演们有责任引导市场的审美趣味,而不是一味地追逐市场和商业利润。

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电影生态的多样性。“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这一类型的电影,电影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娱乐功能。但是,目前我国缺乏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电影市场,民族电影被迫和娱乐大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行政力量的介入也较多偏向于已经处于优势的娱乐大片。于是,大片的成本和票房节节升高,电影资本高度集中,文化价值观空前统一。”

不可否认,发展民族电影,不仅有利于发挥云南创作群体和素材的本土优势,更能丰富当前国内被标准化生产的“类型片”一统天下的电影生态。“一部能够深层次挖掘民族特性,真切关注民族个体及其内心世界的电影,其文化价值远大于票房价值。”存文学说。

“我们可以拍出世界性的电影”

很多人把存文学称为“最云南”的作家。在3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把云南的土地都跑遍了,不管所到之处环境有多恶劣,他都坚持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交流。而在他看来,只有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才能写出真正的民族电影。

“现在我们很多所谓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其实大多是一些对少数民族风情的展示,或是某种民族元素的简单加工利用,对少数民族精神的、灵魂的东西的挖掘远远不够。很多作品深入不进去,停在表面,是一种从外面的俯视、猎奇式的观察,每一个情节、细节都是贴上去的,而不是从民族自身生发出来的。”存文学说,“一般来说,文化是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行为文化和深层的观念文化组成。这取决于电影创作者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和表达水平,每部电影能够达到的层次都不同。就这一点看,云南本土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体应该是有优势的,但受制于资金、制作团队、发行渠道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优秀电影一直难以产生。”

说到这里,存文学深深地体会到民族电影创作之艰难。“写小说很容易,但拍电影不一样,投资者看中的是回报。我又不能拍着胸脯跟投资者保证这个剧本一定能赚钱。”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