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算艰难,也有人愿意买单。《碧罗雪山》和《阿佤山》的成功就得益于广西电影制片厂和西盟县委、县政府以及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而最终两部电影也在取得社会效益之外收获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市场尴尬。
存文学一直对云南本土原创电影的难产感到“着急”。“云南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文化,都是可以拿到国际舞台上展示的优秀文化。好的剧本写出来了,我相信起码云南的观众是不会不喜欢看自己身边题材的电影的。”
说到云南电影的未来,存文学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电影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一阵大风来,很多树都会被吹断,只有树枝粗壮的会留下来。我们要做的电影,就是那些会被留下来的树。而能让我们的树枝粗壮的养分是什么?就是民族文化。因为拼资本、拼技术、拼制作,我们怎么可能拼得过好莱坞?但打好了民族文化这张牌,我们是可以拍出世界性的电影的。”
朱小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