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招商引资,壮大工业增量,盘活存量。普洱工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改造存量,扩大增量的根本途径就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借梯向上,借船出海,是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工业发展的第一要务、重要抓手。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完善招商引资办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优化环境,解决好项目落地难问题。攻破审批效率坚冰,降低项目审批成本,健全投融资体制,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服务最优、门槛最低、审批最简、信用最好、安全最高和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物业、低融通的“五最五低”产业发展环境。
用好政策,解决好工业用地难问题。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预安排、市级预留和联席会议调剂制度,对土地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估;加强对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鼓励建设标准厂房甚至多层标准厂房,引导中小企业进入标准厂房生产;制定差别化的单位土地面积最低投资和产出限额,并按照限额加强考核、监督和奖惩,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实行土地置换,使一些不符合发展方向、效益较差、档次较低的企业逐步退出园区。真正让土地成为招商引资的优势,而不是门槛。
降低用电成本,解决好工业用电难问题。参照省里出台的有关政策,及时制定切合普洱市实际的工业用电政策,做好“电力自用”这篇文章,降低工业用电成本,解决工业用电难问题,真正把水电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实现优秀干部向园区集中,优惠政策向园区集中。探索对园区与行政区进行合并,增加部分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并适度增加社会管理方面的机构和人员;完善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的投资开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投资主体;改革园区人事制度。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制和末位淘汰制全面激活队伍活力。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从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引进等四个核心领域,构建综合政策体系。财政方面,主动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设立产业引导资金,针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同时,运用贴息、担保等政策倾斜手段,引导、拉动民间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的企业和项目中。争取政府采购支持。税收方面,实现税收政策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采取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逐步由直接优惠为主向间接激励为主转变。金融方面,完善资本市场和担保体系,由政府扶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产业的风险投资。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人才方面,设立人才专项资金,专门为工业发展招贤纳士。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快工业园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卫 星
(作者系普洱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