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把脉特色农业 绘就耀眼金秋
      发布时间:2014-01-23 09:40:0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从希望田野的全面实践,到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走过2年的高原特色农业在勃发中为人们贡献出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也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路径。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A 高原特色怎样形成?

高原特色农业已从零星分散到规模发展再到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从传统粗放种植迈向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从有产品无品牌到云花、云茶、云菜等“云字号”特色产品成为云南农业的新标签,云南特色农业的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和市场影响已不可小视。

2012年,省委、省政府以大气魄和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树起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标杆,而今,高原特色农业以云茶更香、云花更艳、云菜更响的累累果实迎来了2014年。

曾在云南工作过的农业部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副主任安晓宁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破题以后,发展迅猛,形成了气候,有了新的发展格局。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转型提升中,没有特色就没有存在价值,有了规模才有效益,可以说高原特色农业是现代版的、升级版的特色农业。”

在潮涨潮落中,高原特色农业不走寻常路,“在地农业”转变为“在线农业”,“健康红利”放飞出“健康梦想”,引发了农业发展的思路之变、品牌之变和产业之变,曾经默默无闻的云南农业内涵更加丰满,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沈向兴的话来说就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经验、好做法和新典型,讲出了云南农业的“好故事”,正是由这些一个个“好故事”串起了高原特色农业的正形象。

与会者纷纷从各自的视角盘点高原特色农业:2013年全省农牧渔业增加值达1661.2亿元,比2011年的1235.7亿元增加425.5亿元,增长34.3%;粮食连续跨过350亿斤、360亿斤台阶,实现历史上罕见的“十一年连增”;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500亿元,比2011年的1042亿元增加458亿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70元,较2011年的4722元增加1448元,增长30.7%,增幅连续5年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3年我省蔬菜外销1200多万吨,外调生猪1000多万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额达24亿美元。特色产业再领风骚,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橡胶、野生菌产量全国第一;鲜切花年产量已达70多亿枝,相当于为全世界每人栽种了一枝鲜花;咖啡以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绝对优势坐上全国“老大”位置。

企业在求变、破局和超越中,为高原特色农业绘就出一抹抹夺目的亮色和耀眼的金秋。

“将产品质量作为最核心的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产业链,让‘昌宁红’成为最近3年来崛起的具有特色的云南红茶高端代表性品牌。”昌宁红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银燕自豪地介绍,公司与联合利华、娃哈哈、康师傅等国内外上市茶叶、茶粉及茶饮料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年销售茶叶7000多吨。茶叶出口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年出口创汇450多万美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CTC茶生产经营企业和云南省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之一。当被问到成功的经验,她的答案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谋而合——“做出自己的特色”。

“长期走不出大山的云南农业,在高原特色农业的新理论下,最大的突破是我们找到了‘下山’的路。”与会企业家在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时,总会感慨高原特色农业的理念之变。这两年,农业系统做好服务、农业主体奋力前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大戏轮番上演。仅2013年农业部门累计组织2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到上海、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份和台湾、香港、迪拜、土耳其等地区和国家举办11场专场推介,达成意向协议金额16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陆月玲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