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棚户区改造项目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评审获贷款达490亿元,其中,保山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一,达167亿元,是目前云南乃至全国获棚户区改造项目国开行贷款最多的地级市。
保山,一个财政收入处于云南省中游的地级市,缘何能在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中走在前列?
为何改造棚户区?
连片的棚户区内,居住环境较差、安全隐患较多、基础设施不配套、建筑布局散乱,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地处滇西咽喉的保山,自古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门户和中缅贸易集散地,也是国家规划中的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密支那两大国际大通道、两大对外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
近年来,保山抓住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项目投资为抓手,以创新沿边开放机制为核心,以产业和园区为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城镇化方面,保山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确定了重点打造保山中心城市,着力建设腾冲、施甸、龙陵、昌宁4个县城,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村村庄整洁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规划,到2030年,保山中心城区城市规划面积将达到60平方公里,是目前城区面积的2.5倍。
在保山城镇化发展方兴未艾之际,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成了保山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位于中心城区老城组团的红庙片区,居民住房以土坯房居多,基础设施不配套;位于保山中心城区老城组团北城区的下村片区和火车站片区,简易结构房屋较多、房屋质量普遍较差、建筑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不配套;位于中心城区青华湖组团核心区的青华湖片区,住宅布局散乱、道路狭窄,消防车、救护车无法通行,水、电基础设施不配套,建筑容积率较低;位于中心城区青阳组团核心区的青阳片区,住宅布局散乱,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典型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居住在此的群众苦不堪言。
“虽然我们家房屋的面积有470多平方米,但是破破烂烂,又处于城郊接合部,脏乱差严重,基础设施不健全,一家6口人住得并不舒服。”隆阳区红花小区居民曾洪芳说。
可以说,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发展之需、民生之要,推进棚户区改造刻不容缓。
省委、省政府切实把棚户区改造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点工程、发展工程来抓,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确定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全省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50万户的总体目标。
保山市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确定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今后几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保山中心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