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高黎贡山岩层十分破碎,这种岩石就好像羊干石,下面一动上面就全都塌下来。在施工过程中,只能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手段。同时,建设者们还要面临岩爆带来的危险以及排水难度大等难题的考验。
说起修隧道的艰辛,独龙江公路隧道一标段项目部总工段兴明颇为感慨,在独龙江公路改造施工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几乎没有了“一年四季”的概念。他说:“自进驻施工现场以来,他的90多名施工人员中绝大多数就没有再到过县城,更别说洗个热水澡。”
如今,随着隧道的打通,建设者用行动兑现了誓言。
通往未来的幸福路
10月12日一早天刚亮,孔当村迪兰村小组村民丁春新和妻子已经在家门外忙起来。他和妻子站在街对面的自家小卖部里,一边点货一边记录需要进货的名目,刚点完,他就跳上崭新的铃木牌面包车,疾驰而去。
33岁的丁春新是迪兰村小组年轻的致富能手。早些年,他和妻子靠上山挖药材、打零工等攒钱开了村里的第一家小卖部,经过几年积累,丁春新有了一定积蓄,他最想做的就是买一辆汽车,但由于过去村里不通路,他的愿望一搁再搁。
随着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的实施,原全乡41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集中安置到25个自然村,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直通各村。
国庆节期间,丁春新带着妻子去贡山县城买回了心仪已久的面包车。他心里盘算着:“隧道通了,以后来独龙江旅游的人肯定多,除了开着进货节省成本,还可以拉拉人,跑下客运。”
说起公路带来的便捷,献九当村主任丁丙新一脸激动。他说,过去没有路、也没有手机,通知开会要提前两天时间才走得完各小组,现在开车几十分钟就绕回来。“过去如何把草果运出山去卖是个大问题,如今路通了,村民只需把草果运到家门口的公路边,收购商就会开车来拉。”
路通给独龙江乡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娃娃去县城上学更方便了,摩托车经销商进来了……独龙江乡日新月异。
目前,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接近尾声,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已打通,县、乡沥青路面完成132.2公里,乡村公路里程达100公里,独龙江乡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特别是独龙江帮扶工程实施以来,独龙江江面上先后架起了3座汽车吊桥、11座人马吊桥;乡政府所在地修建了1个三级客运站;铺筑完成72.2公里的独龙江公路沥青路面和马库村委会到迪政当村委会60公里的乡村公路沥青路面。
“往南,马库村委会独都小组到钦兰当小组的10多公里硬化路面已在施工中;往北,迪政当村委会进入西藏的公路草图已出炉。”独龙江乡乡长李永祥勾勒了一幅未来独龙江交通发展规划图:加强马库通道建设,修通又一条滇藏公路,与西藏的察隅、迪庆的梅里雪山合成一个环行旅游线路,汇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让美丽的独龙江公路四通八达。他说,“到那时,我坚信,独龙族同胞奔小康的路会越走越宽。”
现场见闻
硬化路一完工,肯定成旅游热点
在马库至钦兰当通村道路硬化项目的施工现场,马库村党支部书记杨恩一边帮着干活一边憧憬着美好未来。他说:“过去钦兰当是景美路烂人不来,只要通村硬化路一完工,肯定会变成旅游热点。到时我看他们争着来,抢着来!”
据独龙江乡乡长李永祥介绍,截至今年6月,全乡26个集中安置点均已实现通车,除白来小组、肖旺当小组外,均已实现每个村民小组通公路的目标,同时通村公路硬化项目加紧完善推进中,极大地解决了独龙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对于31岁的孔当村村民孟春林来说,通村公路硬化更是发展致富的保障。他说:“前年我买了一辆微型车在独龙江和各村组之间跑运输,因为是土路一个月就得维修一次,一年下来基本上没赚几个钱。乡村公路硬化后,车子一年也不用修一次,赚点生活费基本没问题了。”
“公路硬化后村组交通更方便了,草果采收完,村民只需把草果运到家门口的公路边就会有人上门来收,以前还是土路的时候,草果都得自己运出去卖,不方便不说运输成本也不小。” 说起通村公路硬化带来的好处,巴坡村委会主任王世荣道出了全村人的心里话,“过去在土路上坐越野车都够呛,骑摩托简直就是受罪。现在乡村公路硬化后,买摩托车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记者 付雪晖 崔仁璘 张潇予/文 禹江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