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经验
培训新型农民解放劳动力
随着对话越来越深入,杨正晓把话题拉回腾冲,开始“自宣”。他介绍,腾冲是一个汉文化丰富的县,以前很多的汉族人来到腾冲戍边,把丰富的汉文化带了进来。而且腾冲人对中原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对中原建筑文化也有很强的认同感。所以,我们的村落才得以保存、发展到今天。目前,腾冲有57个村落入选传统村落,占了保山市传统村落的60%。
站在整个保山市的角度,余炳武介绍了保山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他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际上和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在方向和目标上是一致的。保山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从2006年到现在,保山市投入资金累计达到80个亿。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规划引领,划分类型,把城郊的村庄划为一个类型、有较好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分为一个类型、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庄划为一个类型。这样,就可以从新农村建设提升到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档次。
现在,国家、省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山市如何用好这些政策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余炳武说,保山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起步相对晚一些,现在我们要主动提高认识。对传统村落现在讲的比较多的是保护,但是保护背后是生存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保山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作为主导,也就是考虑到要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他说,“现在很多村庄讲保护,但走进村庄里一看,里面都是老人、小孩,如果不发展,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些村庄都会消失。我们搞新农村建设,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搞新型农民的培训,让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保山为了配合新农村行动,打造了很多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园区的打造,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以腾冲为例,因为发展了旅游,发展了产业园区,腾冲人到外面打工的并不多,反而外面的人到腾冲打工很多,这是保山走出来的一条新路子。和顺古镇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解放了80%的农村劳动力,他们不再从事种植业,开始从事加工业和服务业。”
余炳武进一步介绍:“我们培训新型农民,就是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开发乡村旅游。保山的旅游资源是丰富的,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又有历史,这样的景区放到全国、放到世界上去看都有独特的美。”
云南思考
凸显传统村落魅力
一个小时后,话题越来越开放,与会人员把关注点放在了云南该如何凸显传统村落魅力的思考上。
普雁翔说,从农村的角度看,我省传统村落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体现在村落的发展和周边环境的和谐。此外,云南村落有着民族的特点,这也是云南传统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相对来讲,云南传统村落的经济还是比较差,保护传统村落,更重要的是让村落发展起来。”说着说着,普雁翔忍不住又开始谈“钱的事情”。
蒙睿表示,云南的传统村落要么正在做着旅游产业,要么正在谋划着做旅游产业。在这个问题上,云南应该走出自己的特色,特殊性和差异性是云南传统村落的最大特征,这也是最吸引外地游客的地方。
苏星兰认为,除了文化和旅游,云南传统村落在建筑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点,而且云南的村民比较热情、朴实,这都是很好的“加分点”。
何侃到云南的很多村落采访过。他认为,传统村落的价值可以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来评价。云南有502个传统村落进入全国传统村落保留名录,名列全国第一。特别是云南传统村落的民族特色非常浓郁,2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的特点,可谓丰富多彩。如沧源翁丁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佤族寨子,保护得也非常好,很有味道,本地人在村子里悠闲生活,外地人来了也会流连忘返。另一方面,云南传统村落在建筑形态上非常丰富。比如在迪庆,江边的藏民房屋风格就和高原上的不一样,这些特点其他省区市是没有的。他说,虽然云南的不少传统村落目前经济还不发达,但是有了这么多独特的魅力,只要利用好、保护好、开发好,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心不远,路就不远,我在新岐(腾冲)等着你。等着我,等着你……”10时30分,在“留住乡愁——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对话结束前,余炳武深情演唱了自己作词的《心不远,路就不远》,把对话会推向高潮。他表示,几年之后再来,大家会看到更加欣欣向荣的新岐!
“腾冲产业禀赋优越,历史文化厚重,公众素质较高,出现新岐这样的典型并不偶然。在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云南跨越式发展大有希望。”徐体义说,“通过新岐村这个典型,我们清晰明白地看到了云岭广大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组记者 赵一心 贾云巍 孙晓云 刘成 朱金磊
陈飞 易晖 赵梅圭 杨茜 崔敏 龚祖金 高伟 朱东然 武熙智 张成 陈创业 邢路扬 王玮 鲁宽 黄涌起 龚静阳 李思凯 武跃红 邵维岑